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 G20峰会“国宴”吃些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03:0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15.9996px]今天下午,G20杭州峰会的大幕已经拉开。习近平主席主持峰会欢迎仪式、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晚上,习近平夫妇将迎接外方代表团夫妇,在杭州西子宾馆举行欢迎晚宴,习近平将在晚宴上致辞。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西子宾馆(资料图)


[size=15.9996px]毫无疑问,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招待各国领导人的国宴将主打精致的杭帮菜。今年4月,杭州市有关部门以迎接G20峰会为契机,在中国杭帮菜博物馆举办了杭帮菜菜品及服务技能大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赛推选出了20道最具杭州特色的菜点,包括16道菜肴与4道点心。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这些菜点大多是杭州历史名菜,但又融入了一些新的烹调技巧,显得更有时代气息。大厨们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让外国朋友忘不掉杭州的美好滋味。这些经典的杭帮菜都有啥呢?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小编已经无法压抑自己的口水……

[size=15.9996px]这些经典的杭帮菜你都吃过哪些?如果你是今晚的主厨,你最希望奥巴马、普京等领导人尝尝哪道菜?


[size=15.9996px]好马配好鞍。



[size=15.9996px]堪称“国色天香”的晚宴菜品要用什么样的餐具来配呢?


[size=15.9996px]据了解,G20国宴所用的“西湖盛宴”餐具设计团队来自上海,其设计创作灵感来源于水和自然景观。整套餐瓷体现出“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国”的G20国宴布置基调。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国宴餐具的图案,采用富有传统文化审美元素的“青绿山水”工笔带写意的笔触创造,布局含蓄谨严,意境清新。

[size=15.9996px]所有图案设计均取自西湖实景。比如茶和咖啡瓷器用具系列,设计灵感来源于西湖的荷花、莲蓬造型,壶盖提揪酷似水滴。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漫步西子湖畔,最让人难忘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桥。本届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型轮廓。桥,在这套国宴餐具中不仅体现在图案上,在器具的造型上,也融入了桥的元素。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冷菜拼盘半球形的尊顶盖提揪设计源自于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提揪高5.5厘米,为了真实还原三潭印月的造型,工匠们需要在直径1.5厘米的提揪上刻出6个0.3厘米的窗户。尊顶盖上半部图案创意则来源于“满陇桂雨”,以杭州市花桂花与江南翠竹自然相互依偎展开。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汤盅采用双层恒温方式,确保热汤能保持温度。汤盅的外形设计灵感来源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宝船,汤盅盖的提揪则是简约的桥孔造型。

[size=15.9996px]看到这里,小编想问,我能打包一份蟹粉小龙包不?外加……一个盘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11 18:39 , Processed in 0.045571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