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 雾霾可使鲜肺6天变黑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06:3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较真鉴定:老旧谣言



1.《复旦大学144小时雾霾肺部实验结果令人震惊!》一文中所提到的“复旦新研究:雾霾可使鲜肺6天变黑肺且无法逆转”是谣言。从2013年开始每逢雾霾多发季就会传播一轮,已经被多次辟谣。



2.该谣言最早来自于2013年10月25日中国新闻网健康频道的报道《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敲警钟 雾霾致国民健康亮红灯》,报道疑似“植入广告”。



3.和雾霾有关的谣言之所以能轻易骗倒公众引发恐慌,无外乎近几年雾霾天气增多,让公众产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健康忧虑。辟谣只治标不治本。



查证者:王枪枪


近日,一篇名为《复旦大学144小时雾霾肺部实验结果令人震惊!》在朋友圈流传。文章称:“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PM2.5会引起肺组织生化成分改变及炎症因子释放,诱发炎症,严重或致肺部疾病乃至肺癌的发生。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PM2.5对照组大鼠经过隔天滴注,6天后肺组织有明显黑色颗粒物弥散,俗称‘黑肺’,治疗几乎无逆转可能。”

该文与2013年10月25日中新网健康频道刊发的报道《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敲警钟,雾霾致国民健康亮红灯》(以下简称《雾霾》)除标题之外一字不差,而“雾霾导致黑肺”之所以能成为“月经谣言”,与《雾霾》一文有很大的关系。



《雾霾》一文中提到的复旦大学的研究是真实存在的。据多家媒体报道,2013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宋伟民和某药企合作,研究两种止咳药对PM2.5致大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中使用“滴注法”直接对大鼠的肺进行染毒。《雾霾》一文还称,该药企的两种药物对PM2.5肺部损伤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疑似“广告植入”。

但在随后的传播中,该研究被越传越离谱。2013年11月18日,中新网官微发布了以“复旦新研究:雾霾可使鲜肺6天变黑肺”为主题的微博,还附有3张对比实验图片,分别为正常鼠肺、受PM2.5污染以及预防用药后受PM2.5污染的鼠肺。当时就引起了大量转发,这是该谣言引发的第一次恐慌。

不少媒体当天就采访了宋伟民教授,他表示在微博上引发热议的报道“是错误的”,与事实不符,自己从未说过“若形成黑肺,逆转几无可能”。实验采用的“滴注法”也并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样把老鼠暴露在大气中,而是先采集PM2.5,再制成PM2.5悬液,把老鼠杀掉把肺取出来,直接把悬液滴在肺上面,6天内分3次滴。如果把悬液的浓度换算一下,相当于正常空气浓度的成千上万倍。

辟谣不代表谣言就此终结。每年冬季,“雾霾导致黑肺”的谣言就会被翻出来。2014年10月23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微信公号转发了《雾霾6天鲜肺变黑肺不属实》的辟谣文章,前言写道:“近日,网上再次热议去年关于雾霾导致黒肺的不实新闻,在此用去年的解释新闻予以澄清,请广大读者增强辨识能力,不要被不实信息误导。”2015年12月, 随着北京启动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该谣言又被拿来炒作一番。当时南方都市报又联系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方的反应颇为无奈:“怎么又出来了?我们学院已经辟谣过很多次了!”

每次遇到这种老旧谣言重复被翻炒的情况,都会有人诟病公众的环境科学素养太低,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遍布中国的雾霾对几代人的健康到底产生了多少危害,确实存在信息黑洞。越是不透明之处,谣言的生命力才会如此顽强。


参考资料:


1、“雾霾6天鲜肺变黑肺”不属实 北京青年报

2、雾霾6天“鲜肺”变“黑肺”?复旦大学再次辟谣:假的 南方都市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5-31 14:39 , Processed in 0.024443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