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 法国流行自己操办身后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2:5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环球时报》报道,法国诸圣瞻礼节(11月1日)已经过去,一些忙着为自己操办“后事”的法国人却闲不下来,在活着的日子就开始为自己准备葬礼在法国越来越流行,在11月瞻礼节前后更达到高潮。害怕自己某天突然离去没能给心爱的人留下只言片语,希望在告别世界后能留下自己的印记,或者想按照个人心愿举办特色葬礼,都是人们提前操办后事的原因。媒体称,这样那样的“后事规划”反映了法国人追求完美的心理,商家则从办后事催生的“最后心愿”经济中赚足银子。
极其看重“最后心愿”
是办个由牧师主持的传统弥撒还是举行一个大家默默啜泣的告别仪式?在11月瞻礼节去墓地缅怀先人的时候,很多法国人已经开始想象并规划自己的葬礼了。在生前就操办葬礼可不是法国人一时心血来潮,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他们对“最后遗愿”的重视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
76岁的乔弗瑞一直独身且没有子嗣,酷爱集邮的他拥有一些价格不菲的珍品。如何为自己的邮票找到理想的继承人成了他的一个心病。他在报上登出告示,若有人愿意出钱为他办一场“邮展葬礼”,并开车载着他的骨灰回一次故乡,他就将毕生收藏赠予此人。让-马瑞最近也忙着操办后事,身为环保主义者的他特别反感铺张奢华的葬礼。于是,他专门让孩子预订了用纸浆和淀粉制成的绿色棺木,并在遗嘱中强调不使用车队送葬,他觉得现在规划后事,既为地球环保,也为子女节约,很满足。
依薇特是《环球时报》记者的邻居,从今年6月起她在家乡的墓地做起了“墓穴装修”。四壁画上蓝天、阳光、玫瑰和一座凯尔西式石屋的墓穴是她的杰作,这是她特意为自己和丈夫提前准备的墓穴。她告诉记者:“我和丈夫结婚30多年了,对于死亡并不恐惧也不悲观,只想把死后的‘小屋子’打扮得更个性化一点,画上我们喜欢的色彩。”依薇特筹备葬礼很有计划,在她给记者展示的葬礼筹备备忘录上,从2010年到2016年,每年都有预订项目。除了装饰墓穴,还有购买意外死亡保险、向公证员指定遗产继承、编排葬礼音乐、邀请神甫祷告等内容,很详尽。
“后事经济”显现规模
为了更好帮助法国人料理后事,一场“葬礼沙龙”去年4月在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勒商廊亮相,各种各样的死后服务让人大开眼界。一家公司在沙龙上向人们推介了“零首付葬礼筹备合约”:生前不花一分钱,死后通过银行转账就可提前让公司为自己料理后事。已经签约的最后心愿可谓五花八门,有人要求出席葬礼的每个人购买一袋自己制作的熏衣草香薰;有人希望用在自己出生年份酿造的波尔多红酒宴请嘉宾;有人则期待在下葬时有茨冈人的乐队为自己演奏等等。沙龙主办方透露,现在法国每年的殡葬服务交易额为20亿欧元,与后事筹备公司订立的合同有300万个,越来越多的人留下个人影音DVD和向亲友倾诉的个人回忆录U盘以及只有他们死后才能开启的神秘信封等。预计到2040年此类合同会达到1700万份。
在商家推出的各种死后服务中,“虚拟纪念堂”特别受欢迎。一家名为“生命之回忆”的网站提供了建立网上虚拟纪念堂的可能,人们可在生前为亲友录制遗言并建立个人网页,然后将密码发给亲友。在死后大家可以登录他(她)的纪念堂倾听遗言,并通过上传音乐、图片、视频、制作回忆录等方式缅怀逝者。类似的网站还有“此生之后”、“i墓地”等,一般根据虚拟空间大小和使用年限收费。
有助寻求心理安宁
法国社会学家夏代尔谈及生前操办身后事时说,人们往往有意回避谈论死亡等消极话题,可是调查显示八成法国人难以承受亲友去世的打击,而且不知该如何操办葬礼。因此主动在有生之年料理后事是一种未雨绸缪,不仅可以为后人预留一份珍贵记忆,还可帮他们直面死亡,走出悲痛。还有学者指出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令法国人深陷缺乏安全感的恐惧,能够死得如愿不但能让人在心理上感到踏实,更是人生成功的标志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后事经济产业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6 05:01 , Processed in 0.026328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