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华文传媒的历史
(网摘)回顾西欧华文传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年前。1894年在英国伦敦创刊的华文期刊《中英商工机器时报》,距今已109年了。过了13年,到1907年6月,一份华文期刊《新世纪杂志》,相继在法国巴黎和德国刊行,这份同名的杂志应是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国家最早的华文刊物。 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一批知识青年先后到欧洲求学,寻找振兴国家的真理和本领。他们来到欧洲的文化中心巴黎,在求学的同时,办起了华文刊物,作为交流学习心得、宣传西方先进思想的园地。1916年8月,由李石曾、蔡元培、吴雅晖、汪精卫等负责的《旅欧杂志》在巴黎创刊。这份杂志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说是当时旅欧中国学人的一面旗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缺乏大量战地劳工。当时中国北洋政府应法英等国的要求,派遣了14万华工到欧洲参加战地劳务工作。战后,大部分劳工回国,一部分留在了当地谋生。在这个时期,以华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华文刊物也应运而生。1917年年初由巴黎法华教育会所属的勤工俭学会创办的《华工杂志》和1920年10月由旅法华工总会在巴黎创办的《华工旬刊》,就属于这一类的华文刊物。 到了1922年8月,由周恩来领导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办了《少年》杂志,这应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欧洲创办的最早的一份华文刊物。过了一年,1923年5月,中国青年党旅欧机关报华文《先声》杂志也在法国巴黎创刊。1924年2月,旅欧中共人士正式在巴黎创办了《赤光》月刊。1925年,朱德等留德学生在柏林主办了华文刊物《明星》。同年,中国国民党驻法国总支部先后出版了《国民》杂志和《三民周报》。这个时期,中国不同的党派先后在欧洲创办了华文刊物。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这个时期,欧洲的华文传媒也起了变化,以抗日为主要内容的报刊不断问世。1934年,由民族先锋社主办的《民族先锋》在柏林创刊,由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救国时报》在巴黎创办。到了1936年3月,德国旅德华侨抗日联合会成立,并出版了《抗日联合会刊》。1937年7月,荷兰华侨抗日救国会海牙分会创办了《救国报》。该刊后来改名为《抗日要讯》,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1938年10月,巴黎的国民党总支部创办了机关报《三民导报》。1944年11月,在巴黎还出版了一份叫《华侨时报》的华文报纸。 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以抗日为主要目的的华文报刊也先后停刊,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任务。从1945年一直到1970年前后,西欧的华文传媒出现了相对沉寂期。 到了1972年2月,德国以中国留学生为主的华侨华人创办《欧洲通讯》,后改名为《欧讯》,使沉寂了多年的欧洲华文传媒园地重新绽放出新叶。 1975年9月,法国最早的华人社团“旅法华侨俱乐部”创办了会刊《简讯》,这是一份华文双周刊。限于当时的印刷条件,这份双周刊是手刻油印的。她以报道会务为主,也刊登一些当地的法律知识和中国大陆的消息。这份刊物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虽然停办了,但她是欧洲华人社团自己创办会刊的第一家。 西欧华文传媒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应该是从1981年8月在巴黎问世的华文周报《龙报》出版算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欧洲的华侨华人不断增加,尤其是原属法国殖民地的东南亚三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大量的华人作为难民来到法国。在这个背景下,华文周刊《龙报》应运而生。《龙报》以较大的篇幅来刊登有关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日常生活知识,所以拥有一定的读者群。到了90年代,具有办报专业水平的人材不断涌到西欧各国。由他们办的华文报纸,注重新闻的时效,起点也高。这样,《龙报》也就失去了原先的优势,读者群不断萎缩,最后只好停刊。 1982年12月16日,由台湾联合报系在巴黎出版华文日报《欧洲日报》;1983年1月1日法国部分华侨华人合作创办华文日报《欧洲时报》。这两份华文日报几乎同时在巴黎创刊,加上由香港《星岛日报》在伦敦出版《星岛日报欧洲版》,欧洲的华文传媒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期,表示了欧洲的华文传媒历史走向一个新的里程。 西欧华文传媒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可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和不断变化期。目前,欧洲的华文传媒可分几大类: 一、电视: 1993年,由香港商人出资创办的“欧洲东方卫星电视”在伦敦起播。1999年8月,总部在香港的“凤凰卫视”进军欧洲,收购了“欧洲东方卫星电视”,以“凤凰卫视欧洲台”的台名正式在伦敦开播。 “香港无线”在伦敦开设有欧洲台已有较早的历史。她主要是转播香港无线的节目。 二、华文日报: 目前,在欧洲有3家华文日报,分别为《欧洲时报》、《欧洲日报》和《星岛日报》欧洲版。这3家华文报纸均为综合性日报,面向全欧洲发行。 《欧洲时报》每周出报5天,周二至周五16版,周六连《周末版》共28版。从2001年开始,该报与法国最大的时事周刊《巴黎竞赛周刊》合作,出版法文版的《巴黎竞赛周刊·中国特刊》,以介绍中国的现状、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每期发行10万份。 《欧洲日报》每周出报5天,周一至周四12版,周五20版。从2002年年底开始,该报改为小型张,内容不变。 《星岛日报》欧洲版每周出报6天,每天24版。它用较多的版面报道港澳消息与英国的新闻,每周周末版还附送一份《东周刊》杂志。 三、华人社团创办的会刊: 一些华侨华人社团,为了及时向会员报告会务活动情况,以及有针对性的刊登一些法律知识和生活常识,他们创办了会刊。如1975年9月“旅法华侨俱乐部”创办的双周会刊“简讯”;荷兰华侨总会1980年6月创办的双周刊《华侨通讯》;1983年5月欧洲华人学会创办的《欧华学报》;1990年7月奥地利华人总会在维也纳创办的《奥华》双月刊,后改为《欧华侨报》,为周报。比利时上海联谊会1996年2月创办的《旅比侨声》;1992年意大利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在米兰创办的《华侨通讯》;1994年7月西班牙西华总会在马德里创办的《西华之声》;1994年9月匈牙利华联会在布达佩斯创办的《欧洲之声》等等。这些会刊现在有的已停刊了,但是她们在欧洲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历史上都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一页。 四、专业性的华文刊物: 1994年2月在巴黎创办的华文经济类月刊《欧中经贸》,以介绍欧中经济贸易往来以及相关法律知识为主,后改为双月刊;1995年9月在巴黎创办的《欧华侨志》,为不定期刊,专门收集编写早年欧洲华侨华人的历史和创业事绩为主,为后人保留了珍贵的史料;1999年2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创办的《世界华人名人录》杂志,为不定期的大型画报,以介绍海外杰出华裔人士为主。 五、网络媒体: 自网络兴起后,在欧洲华人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网络网站。较有影响力的网站有成立于1994年10月的柏林《华德通讯电子月刊》;成立于1995年5月的奥地利《奥中资讯网》;成立于1995年1月的丹麦《美人鱼》双月刊电子版;成立于1999年2月的法国《欧中网》;以及成立于2000年1月的法国《欧洲时报网络电子版》。2004年2月,文华传媒在法国诞生,并建立了网站,以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少林武功为主。此外,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中国留学生亦开办了一些自己的网站。 六、为数众多的华文周报和月刊: 目前在西欧各国出报正常、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华文周报或月刊按创刊日期先后罗列如下: 奥地利《欧华侨报》,创刊于1990年,为周报。法国法华双语报《东西报》,创刊于1990年,为月刊。法国《欧中经贸》杂志,创刊于1994年,为双月刊。西班牙《华新报》,创刊于1994年,为周报。比利时《华人通讯》,创刊于1994年,为月刊。法国《欧华侨志》,创刊于1995年,为不定期刊。奥地利《多瑙时报》,创刊于1995年,为双周报。意大利《欧华时报》,创刊于1996年,为周二刊。法国法华双语报《华报》,创刊于1996年,为双周刊。德国《欧华侨报》,创刊于1997年,为月刊。意大利《新华时报》,创刊于1998年,为周报。德国《新天地》,创刊于1998年,为周报。葡萄牙《葡华报》,创刊于1999年,初为双周刊,2003年开始改为周报。奥地利《同乡报》,创刊于1999年,为周报。比利时《创业报》,创刊于2000年,为周报。西班牙《欧洲晚报》,创刊于2000年,为周报。西班牙《中国报》,创刊于2001年,为周报。比利时《欧洲华汇报》,创刊于2001年,为月刊。意大利《欧洲商报》,创刊于2001年,为周报。西班牙《欧华报》,创刊于2002年,为周报。德国《欧览》杂志,创刊于2004年5月,为月刊,是一份由留学生创办的综合性华文杂志。希腊《中希时报》,创刊于2005年1月,初为双周刊,后改为周报,是目前希腊及北欧地区唯一的一份华文报纸。法国《欧洲联合周报》,由《欧洲时报》与上海《新民晚报》联合编辑出版,是一份综合性的周报,创刊于2005年2月。 鉴于欧洲华文媒体的不断诞生,从事华文媒体的同仁们强烈希望能成立一个组织,将各自为战的媒体联合起来。经过联络和酝酿,1997年,由《欧洲时报》牵头负责筹备成立了“欧洲华文报刊协会”,后来根据发展了的形势和大多数媒体的要求,将协会更名为“欧洲华文传媒协会”。协会在法国巴黎注册,常设秘书处设在欧洲时报报社,由欧洲时报负责协会的日常事务和联络工作。 欧洲华文传媒协会成立于1997年10月。目前协会共有会员40余家,分布于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典、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等12个国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