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深眸 发表于 2012-7-24 15:59:46

杭州600民企上书求救 再显金融改革之急

新闻背景:

  继去年夏秋之交高利贷危机席卷东南沿海之后,新近一轮由“互保联保”引爆的信贷危机眼下正在杭州上演。据报道,杭州地区有600家知名民营企业,近日联名上书向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恳请政府帮助它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

  媒体论道:

600民企上书 政府救还是不救

  杭州600家民企近日联名上书向浙江省政府“求救”,请政府帮助度过因银行催贷而引起的资金链危机。

  这600家民企中,不乏行业龙头和中国民企500强企业,他们向政府提出了两点诉求:一是希望浙江省政府成立专门小组尽快处置危机,二是希望政府出面协调银行暂停收贷,并将银行近期所收贷款暂时发还给企业,3年之内不削减相关企业的贷款额度。

  这类举动并不多见,危机之深重可见一斑,或许对上书求救的许多企业来说,这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刻。政府救还是不救,是一个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要不要救华尔街,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在美国民众看来,华尔街的投机金融家们,在光景好时,赚得盆满钵满,并没有分给社会一分钱,现在深陷在自己造成的危机当中,却要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去拯救,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这个事也成了“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导火索之一。结果我们都知道,美国政府还是出手救市了。

  中国与美国不可简单类比,从中凸显的问题却值得深思。就中国来说,倘若在计划经济时代,出现上述情况,政府很大可能会出手救企业,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不是个容易做出的选择。

  在一种主张市场自由的经济理论看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最好不要去干涉企业经营,“政府之手”伸得越短越好;企业经营不佳乃至要破产倒闭,那也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结果,无须政府过多操心。

  如果这次要求政府救企业,很可能意味着,企业状况好时要“自由”,企业遇到了危机就要政府出手干预,那么上述经济理论便难以自洽,将面临理论困境。救的困境还不止在理论层面,也牵涉到社会现实层面的公平问题,毕竟政府救市的钱属于公共资金,不完全来自被救企业的纳税。

  政府不救,这个选择同样不轻松。那么多企业若出现“三长两短”,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引发的失业等连锁效应,也很可能演变成社会问题,影响到社会稳定,这是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不愿见到的局面。特别是对于那些资产规模很大,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企业,一旦出现危机,社会影响更大更广,政府其实很难选择旁观态度。

  此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企业家个人正常所得之外,也为整个社会创造了财富,提供了就业机会,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既然企业经营有其社会性一面,当企业面临危机,政府或者说社会救不救,也是问题。

  我们认为,面对600家民企的联名上书,政府救还是不救,需要充分认识到其复杂性。这个问题不仅关系这些企业的命运,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关系的重大命题,需要在实践中审慎而行,也需要在经济理论上作出判断和回应。(长江日报 刘敏)

杭州担保圈危局, 再显金融改革之急

  显然,眼下杭州出现大面积的民企资金链困难,大的背景是经济形势严峻、景气周期下行之际,过往严密安全的以“互保联保”为核心的风险控制体系正在坍塌。

  每每伴随着信贷投放的扩张周期,很多民企设法获取贷款的冲动更为强烈,但苦于其自身资产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走上“互保”之路。这种模式,近些年在浙江企业之间尤为普遍。而且他们还不仅仅局限于“互保”,更多的则是采取了企业之间“联保”的方式,也就是三家或三家以上企业组成担保联合体,所有成员为其中任何一家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

  在前两年经济繁荣时期,浙江等地一些名气较大、实力稍强的民营企业,就选择了延长杠杆、快速扩张的路径。以引爆此次借贷危机的一大导火索中江控股为例,其董事长俞中江就因为在房地产投资上接连失利,从而撕裂了中江控股原本已经紧绷的资金链,将企业推向末路。6月14日,俞中江被杭州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刑拘。旗下数十家实体企业和相关资产、债权、债务正被依法核查,涉及金额初步统计达数十亿元之巨。

  导致民企不得不走向“互保联保”的路径,根子上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畸形的融资结构:一来银行融资占据比例太大,股市、债券等直接融资体系发展缓慢;二来小额信贷公司管控依然过严,国有银行垄断地位有加固趋势。这两大因素,逼迫民营企业不得不走向借高利贷、或者“互保联保”之路。

  当然也不能排除,今日信贷危机的生成,以及浙江民企资金链的断裂,其要害在于这些民企大佬的投机、豪赌风格十足。在他们眼里,资产泡沫的收益高于风险,在实业利润微薄、制造业夹缝中生存的当口,还不如借银行信贷杠杆,博取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高收益。故而,目前以杭州担保圈危局为代表的民企资金链危机,仅仅是民企困局的一方面。

  这一次的杭州担保圈危局,预示着如果不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拓宽民企融资渠道,给民企、国企以平等的融资机会,那么类似的信贷危机今后还会接踵而至。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杭州民企此次的资金链危机预计很难通过新的信贷扩张来化解,而会走向债务清理整顿的路径上来。这是短期内解决危机的治标之策。而更关键的,还是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去掉房地产泡沫带来的投机氛围,让民企走上安心融资、坚守实业的持续发展之路。(深圳特区报 倪金节)(作者系财经作家、中国人保资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联保互保危机”摧毁民营经济?

  7月16日,浙江省金融办证实,杭州600家知名民营企业近日联名上书向省政府紧急求助,请政府帮助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民企不良贷款率上升引发了银行焦虑,从而催生银行强硬的催收贷款行为,催贷的压力沿着浙江民企之间庞大的联保互保网络蔓延,引发了大面积的企业资金链危机。

  目前爆发的浙江民企联保互保危机,比之前的民间高利贷危机更为严重。高利贷主要是熟人间的往来借贷关系,乃是一个个小圈子网络,即便出现借款人还不上钱的情况,风险波及面也比较窄,更多是造成心理上的冲击,影响到民间借贷的信用重建问题。

  而民企间存在的联保互保网络,却将企业像蚂蚱般捆绑在一条绳索上,形成资金链的相互锁定,在经济向好时倒没啥问题,但在经济衰退周期,却要面临一损俱损的危险。一旦某家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银行贷款还不上来,就会波及其他担保企业。银行强行回收企业担保贷款,致使担保企业现金流恶化,影响到正常经营,严重地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大批联保互保企业和供应厂商相继倒闭,大批工人失业。

  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下,国内民企就曾遭遇到一波联保互保危机。部分企业因急于扩张,过于冒险,大肆借贷,不慎堕入资金链陷阱,受到银行和民间高利贷的催款,以至陷入倒闭风险,进而波及大批联保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比如缝纫机龙头企业飞跃集团,就曾因濒临倒闭,拖累数十家联保企业和供应商,影响到数十万人就业问题。因此,对于此次民企联保互保危机,切勿掉以轻心,政府需要尽快介入,商讨合理的解救方案。

  对于银行来讲,企业担保贷款能够降低还贷风险,万一借款人还不了钱,还可以找担保企业索讨,此乃合理合法。可是,由于受限于国内金融垄断格局,民企一向处于贷款难的局面,银行又忽视对民企的信息调查,过度依赖于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却不愿推行信用贷款,致使民企缺乏选择余地,为了获得资金,只得跳入联保互保圈子。而且,现在处于经济下行周期,银根紧缩,贷款指标不足,银行更加重视资金风险,回收贷款就成头等大事,从而引发联保互保危机。

  可见,要想解决危机,就要从银行入手,让银行将联保互保网络解锁,暂时搁置联保互保企业的连带保证责任,让倒闭企业进入破产还债程序;或者延缓借款人的贷款期限,给企业创造自救机会,从而减少贷款损失;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进而盘活有效资产,缓解企业债务危机。

  当然,这些都是应急措施,从长远来看,仍然是要打破金融垄断格局,放开金融限制,给民间资本开办银行的机会,通过竞争改变民企贷款难的问题。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企业信用贷款业务,降低银行对联保互保的过分依赖,也使民企融资更为方便,并进而摆脱联保互保风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600民企上书求救 再显金融改革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