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法国插手利比亚乱局 筹谋中东未来格局
2007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访法法国总统萨科齐3月10日在巴黎公开接见了利比亚反对派组建的全国委员会的两名代表,爱丽舍宫随后宣布法国政府正式承认这个组织,并且决定双方互派大使。法国是在利比亚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第一个公开采取明确外交行动的国家。
法国正式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组织后,的黎波里宣布与法国断交,并且对萨科齐本人发出了威胁,声称萨科齐2007年参加总统竞选时曾接受过利比亚的巨额政治献金。
法国率先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行动在欧盟内部并没有发挥“榜样效应”, 3月11日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关于利比亚问题的特别首脑会议,会议的结论是利比亚反对派组建的全国委员会只是“合法的对话者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对话者,一些成员国认为在局势明朗之前不应匆忙采取行动,而法国的外交承认是“鲁莽的举动”。
其实,“外交承认”这只是法国插手利比亚乱局所采取的步骤之一。早在利比亚内乱爆发之初,法国与联合国安理会另一个常任理事国英国一起成为安理会对利比亚采取制裁措施的积极倡议者和推动者。安理会最终通过了制裁利比亚的有关决议。法国积极主张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理由是避免利比亚政府空军轰炸反对派并且伤害当地民众。法方还提出了设立“禁飞区”的3项条件:一是必须得到联合国的授权,二是阿拉伯国家应当(哪怕是象征性的)参与这个行动,三是北约不应参与这个行动。法国提出的这些条件显然是为了避免出现欧洲与北非阿拉伯国家对立局面,同时制约美国的行为。
3月11日,萨科齐总统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联合发表信件,建议对利比亚实施“定点袭击”,防止卡扎菲政权使用化学武器对付反对派。
3月14日,作为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在巴黎举行为期两天的八国集团外长会议,主要议题之一是就设立“禁飞区”问题协调立场。同一天,法国与英国、黎巴嫩一起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关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草案。目前,利比亚局势的急剧变化,政府军连连收复失地、准备向班加西发动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外长朱佩17日匆忙飞抵纽约,为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作最后的努力。法国方面认为,班加西一旦被政府军收复,当地民众可能遭到屠杀,因此,安理会应当授权使用武力手段来保护利比亚的民众。
综上所述,法国对利比亚问题的关注程度在西方国家中显得十分突出,甚至超过了美国。法国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插手利比亚的乱局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各个方面:
第一,逼迫卡扎菲下台。
在法国人眼中,卡扎菲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个“另类”,素以“军事独裁者”著称。特别是“洛克比空难”后,其恶名更甚。1988年12月在英国小镇洛克比上空发生空难,经过调查表明,这场导致270人遇难的民航客机空中爆炸事件是由利比亚人一手实施的。虽然利比亚政府后来提供了巨额补偿,但是欧洲各国依然认为卡扎菲是个十恶不赦的魔鬼,欲除之而后快。如今利比亚发生政局动荡,出现了改朝换代的机会,法国率先正式承认了利比亚的反对派,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卡扎菲的对立面上。萨科齐的这一举动虽然显得过于急躁和鲁莽,但是符合国内政界和舆论的意愿,考虑到明年总统大选,他在政治上是得分的。
第二,借机重振地中海联盟。
建立地中海联盟是萨科齐2007年出任法国总统后一个引以为荣的外交创举。2008年7月13日,欧盟27个成员国和地中海沿岸13个非联盟成员的领导人在巴黎宣告成立地中海联盟。然而,利比亚作为地中海南岸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却拒绝参加这一联盟,形成一个缺口。这也成了萨科齐与卡扎菲交恶的一个直接原因。现在,突尼斯和埃及政权更迭,利比亚和其他一些国家政局动荡,法国希望地中海地区的政局新变化能够给地中海联盟带来新的发展前景。法国总统府明确提出,重振地中海联盟是法国应对北非局势变化的一个目标。
第三,维护西亚北非的经济命脉。
法国始终把西亚北非地区视为自己的经济命脉,利比亚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与法国隔海相望,对于法国来说,这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和资源供应地。利比亚出现动乱后,石油出口中断,一定程度上造成国际油价的飙升。遭受国际金融风暴重创的法国,目前正处于艰难的经济恢复期,而国际油价上涨对于能源依靠进口的法国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因此,面对利比亚乱局,法国积极行动,抢占先机,试图在卡扎菲后的利比亚政局中争取更大的发言权。
第四,应对中东未来的政治格局。
法国在中东地区拥有战略利益,同这个地区的国家保持着传统的联系,法国竭尽全力保持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另外,中东地区也是法国同美国公开较量或暗中较劲的场所。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相继出现政局动荡,利比亚更是爆发武装冲突,使得未来的中东形势出现了众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中东未来政治格局的形成。在这种形势下,法国采取主动介入的态势,积极插手有关国家的政局发展进程,施加影响,抢占先机,争取主动,这是应付当前中东乱局的最好选择,符合法国的利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