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新任新任温州市委书记
(陈德荣)
(陈一新)
温州市委26日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浙江省委决定,陈德荣不再兼任温州市委书记职务,陈一新任温州市委书记。在会上,浙江省委组织部给陈德荣在温州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接下来,作为浙江省委常委,陈德荣将调任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在会上,陈德荣说自己是温二代,在温州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荣耀。“在温州工作,我没有偷懒,做了一些事。”同时,他向温州同事表示感谢,台下响起长久的掌声。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27日报道,2010年7月18日,陈德荣担任温州市委书记。在这三年里,温州经历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房地产泡沫破裂等,再次把“明星”城市温州推向风口浪尖。如何破除障碍、掌舵未来,以陈德荣为代表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温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在赢得良好口碑同时也惹来一些争议。
作为接棒者,同样为温二代的陈一新,如何在前任基础上,继续推动温州政府、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还有待今后实践工作检验。由于人事变动原因,在会上陈一新坦言,前天他还在国外考察,提前五天回国,接到省委组织部谈话,到温州履职,所以感觉很突然。
临危受命
本月23日,温州党校副校长蒋儒标说,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温州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且始终处于上升阶段。然而,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温州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十年间,温州经济下滑非常明显,规模速度差距拉大,社会群体事件增加,尤其是一些官员存在精神懈怠。
陈德荣2010年7月调任温州市委书记,可谓“临危受命”。
作为国企杭钢集团技术干部出身的陈德荣,永嘉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大抵是行事低调、作风硬朗。2002年4月起,陈德荣任中共嘉兴市委副书记、嘉兴市市长,2007年9月任中共嘉兴市委书记,在嘉兴的工业经济、环境保护及较为棘手的城乡统筹、公共服务等领域颇有建树。
2010年7月19日,履职第二天,陈德荣就到温州城市规划展示厅,了解温州城乡规划情况。陈德荣当时指出,由于资源空间条件的制约,近年来温州发展优势有所弱化。温州仍处于投资驱动的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固定资产投入长期不足,既影响了经济的即期增长,又使转型升级缺乏增量拉动。
开场亮相陈德荣就打破“常规”。蒋儒标说,一般一个地市领导上任一个月或三个月内通常只调研不表态,可能顾及会对原有既得利益带来伤害,而陈德荣上任之后每到一个地方就讲话,可以说是违背了官场潜规则,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全盘考虑,这非常难得。
“这说明他来温州之前已经做过系统的调研。”蒋儒标说,很多改革,如果单兵突击,会遇到非常大的障碍。只有系统地往前推进,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成效。
“白加黑五加二”
2010年9月1日,陈德荣带着各县市区一把手9个书记、2个市长,以及市政府相关委局办负责人,一行30人奔赴天津、唐山,感受“天津建设速度”和“唐山工作效率”。回来后,温州就推出“互看互学”和“互学互比”。每个县市区,每年必须拿出双十项目,且与主要官员的政绩相挂钩。
2011年,陈德荣带队考察青岛和厦门,2012年带队考察杭州、宁波和贵阳,连续三年“互看互学,互学互比”,使得温州各级官员面临非常大的外在压力。有外在压力还不够,如何激发各级干部干事的内外动力,于是温州推动了系统性的改革。
“关键是利益。”蒋儒标说,如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利益,让“钱权位名利”的获得与工作的绩效、能力、态度和方式挂钩,就会产生利益导向。2010年,温州推出十大体制改革,率先从国有企业的整合入手,之前温州指挥部体制带来很大弊端,造好的房子卖给了官员,出现安置门事件。
一些干部说,他们压力之大从来没有过,时常处于“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状态。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说,陈德荣经常工作到凌晨,之前因劳累晕倒了三次,这种敬业精神很少见。
陈德荣在2012年2月召开的温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说:“当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相对缓慢的状况,原因主要出在我们政府,而不是老百姓。因为我们慢了,企业家就跑到全国、全世界去发展,人才、资本都随之外流,导致本土发展相对落后。可我们的老百姓跑不了,我们的政府责任也跑不了。”
“温州转型发展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政府。”陈德荣说。
“荣哥”和“陈拆拆”
温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温州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人民币1751.52亿、2110.34亿,同比分别增长89.2%、37%,均位于浙江省各市之首,如此规模和速度在之前温州前所未有。
于是,温州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瓯飞工程、市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联网等一批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推进,滨江商务区、蒋家桥等城中村改造等农房集聚改造纷纷启动。同时,随着“祛疤栽花”、“两拆两绿”等环境建设的不断深化,温州投资增长再发力。
“主要从路、水、电、地4个方面全面推进。”蒋儒标说。
之前,温州大量资金、人才外流,企业外逃,与土地供应不足有关系。针对存量盘活,陈德荣提出对“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尽而未精”的土地进行清理,这块就有10万亩。增量主要是垦造耕地、外地买地指标、滩涂围垦等,如42万亩的瓯飞工程相当于温州建成区1.6倍,120平方公里的瓯江口新区相当于建成区的60%。
对此,陈德荣在多个场合说,温州现在不缺地。
固定资产投资加速,伴随政府性债务大幅增长,一些人对温州财政收支产生忧虑,甚至有人认为是“一大烂摊子”。对此,去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温州金改招商推介会上,陈德荣给出的“答复”是,当前政府负债率只占6%,是目前中国城市中负债率最低的。
蒋儒标说,在硬环境建设同时,陈德荣也在加速优化软环境建设。
温州先于全省进行大拆违。“以前副县以上的违章拆不掉,陈德荣可以把正厅的违章拆掉。”蒋儒标说,领导、官员、人大代表先拆,有权人、有钱人先拆,这样才能将拆违进行下去,比如东部七都别墅区、西部德月花园,这样老百姓才信服。2011年温州清除违章建筑800多万平方米。
争议声随之而来,甚至有人认为拆违是致使温州企业加速倒闭的重要原因。蒋儒标认为,有些企业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产业比较低端,必然要被淘汰,否则最终还是由政府埋单。
2012年2月,陈德荣世界温商大会上自嘲,上半年他还被温州市民亲切地叫做“荣哥”,随着拆违政策对固有利益格局的深层触动,下半年他的称谓变了,人们叫他“陈拆拆”,更甚者,“温州太守陈荣”中间缺“德”字,叫“缺德荣”。现场爆发出一阵笑声。
蒋儒标说,现在有些人说陈德荣是“绿化书记”,实际上绿化只是他很小的一块工作。
陈德荣曾对媒体称,最怕金融改革失去动力和创造力。借金改之力推进温州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可持续,陈德荣对此花了很多心思。
温州还加大城乡统筹改革,突破口是乡镇街道撤扩并。同时,加大社会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民生领域,以及民政综合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等。
此外,温州还加速推动“四公”改革。在蒋儒标看来,“三公”改革同步推进且取得成效的,在中国唯有温州。而第“四公”是办公用房改革,目前中国只有温州提出“四公”改革,“方案已经讨论几稿,今年会出来。”
在今年世界温商大会上,陈德荣说,温州目前仍然面临实体经济尚未恢复元气、发展转型缓慢、人才力量不足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不是温州人不爱家乡,是温州投资环境不太好。”然而“落后就是潜力,差距就是空间”,他仍然对温州发展充满信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