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难民营之 祖鲁行歌
一那天在地铁口,有个高大威猛的非洲人倒退回来问我,你是不是就是那个彬杜?我点头说,请叫我的全名,法蒂玛.达.彬杜。他向我问好,然后亲亲切切地一笑而过。
还有一次,我向一个非洲妇女打招呼,bonjour,她只是点点头。我说,昂姆疆姆(索尼克语:你好)。她立刻严肃起来,连忙招呼我,一边还拍打着她儿子的头说,说话啊,人家向我们打招呼呢。我越来越发现,我对他们的了解,这本身就被他们看作尊重。
而我认识的一个祖鲁艺术家,却是异类。
他算是上层人物。他常送我他的唱片。我还在街头看到过他演唱会的海报。开始,我和他说话很诚惶诚恐:他法语很地道,却坚持说英语。我的英语稀烂。我的法语虽然也不怎么样,但至少我捂住半张嘴,能把巴黎街头的无赖骂到狗血淋头。后来,我看到他站在一群和我一样只会说法语的西非文盲大妈中间,用英语口若悬河的时候,我才释然了。
我看到他的时候,就会想起某些华人艺术家。他们带着骨子里的自卑,把他本民族的文化以边缘文化的形式,献媚给外人猎奇。再把对同胞的优越感,建立其上。
我认识的这个祖鲁人,说自己是第一代祖鲁王夏卡的后裔。
祖鲁,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喀麦隆丛林。祖鲁的先民一路南下,行程五千公里,且行且战一千年。最终他们在南部非洲扎下根来。
遥想17世纪祖鲁先民的生活,大概类似美国黑人文学作品《根》(1)里的描写的西非部落的场景。
同样是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村中的圆形茅草泥屋。同样有播种和丰收季节的歌舞与祈祷、篝火前的长老议事会、森林中的男子成年典礼。每个男子可以娶很多妻子。而农活儿基本上都由女人们来承担的。男人们以年龄分为小组,征战,狩猎。并且分批成婚。
也如同“根”里描述的,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天堂一般无忧无虑。人们同样饱经饥荒,瘟疫肆虐。生命周而复始,历史缓慢前进。
17世纪的祖鲁先民完全不知道——正如这个时期正处在明清更替之际的中国人一样——远处的欧洲正在经历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巨变。这些变化将与他们子孙的命运息息相关。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这其中,荷兰拥有发达的造船工业和强大的海上力量,是当时欧洲经济上最繁荣的国家。它对海外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虽然起步较晚,但很快就超过老牌霸主西班牙,葡萄牙。
随着荷兰霸权的建立。17世纪末,荷兰裔的布尔人(布尔,荷兰语,农民的意思),赶着他们的牛车,唱着他们的圣歌,带着他们的家小,农具,从南非的好望角登陆了。布尔人从移民到最终在19世纪初建立了政权。这个过程用了二百余年。
白人在二百年间完成的事情,黑人用了一千年。于是就有人说,这就是人种的差距。而“全球通史”中援引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亚兹的观点是这样说的: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环境也迫使它们非迅速发展不可,因为它们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机会,还有被淘汰的压力。相反,那些处于闭塞状态下的民族,既得不到外来的促进,也没有外来的威胁,因而,被淘汰的压力对它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它们可以按原来的状况过上几千年而不危及其生存。”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地理环境孤绝的印第安人,澳洲土著,以及非洲土著们的文明长期停滞。而中国封建社会的格外漫长。环境因素,而不是人种,决定了一个文化的兴衰枯荣。
1,顺便说一句,当《根》风靡美国的时候,它被列在“非小说类畅销书”中的。1977年,美国国家书籍奖金委员会把历史特等奖授予了《根》,以表彰这部“非虚构的历史作品”。所以,我用一下。
未完 待续
本帖最后由 玉垒关 于 2011-9-7 13:17 编辑
二
殖民者来临之际的祖鲁社会仍然是若干部落组成的一盘散沙。
压力日近。非洲各个部族开始凝聚向心。亦如四千年前,由于洪水肆虐,华夏的先祖们加速由松散的部落联盟,向大禹的部落凝聚而最终形成国家。又如同,13至14世纪天气变冷,蒙古的游牧民族的生计日益艰难,生存的危机迫使原本四分五裂的诸部落日趋向心。成吉思汗的横空出世,正是时势造英雄。
而18世纪末在祖鲁地应运而生的,就是夏卡王。他的成就主要在于将祖鲁原本松散的部落联邦变成了更为紧密的邦联。他在10年里,征服了200多个大小部落。关于他的传说,多是围绕他征战周围部落时候残酷杀戮,种种恩威并施。亦如四千年前,功勋卓著的大禹通过杀死防风部落的酋长而树立权威。
夏卡的继任者丁刚有一位英语翻译,他是科萨族(祖鲁的邻居)人。他是这样向祖鲁王描述科萨人的血泪史的:
“科萨人早在将近一百年前就开始与欧洲人打交道了。一开始,欧洲人只来了几个,非常友好,热情,乐于帮忙,慷慨,与当地部落做生意,取得信任。然后,就要求 划给一块土地建造房屋,放牧,种植粮食蔬菜。慢慢的,来的人越来越多,需要的地方就越来越大。要是不同意给欧洲人更多的土地,欧洲人就用火枪来进行谈判, 杀掉不愿意合作的人。然后,欧洲人更多了,就会建造更大的房屋,屋子里面住着自称是神的使者的人,这个神法力高强,土著人的祖先没有他们的神厉害,已经有 好几个科萨人的王都被这个神害死了。”
类似的过程,也曾发生在印第安人那里。现在轮到祖鲁人了。夏卡王时期,祖鲁人和逐渐涌入的西方人的接触以贸易为主。祖鲁人提供象牙,以及征战所获得的奴隶,以交换玻璃珠等他们认为的奢侈品。
夏卡王最终被他的兄弟丁刚暗杀,据说,他临死的时候,他对丁刚说,你不会统治太久的,这里很快就会是白人的地盘了。
到了丁刚时期,西方殖民者的活动范围日益增加。双方的军事冲突最终爆发。这时是1830年左右。当时西方人正在加紧对中国进行鸦片和基督教的输入,而不久之后便是鸦片战争的1840年。
历史学家说: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仿佛有些公共知识分子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林则徐的措辞不当以及英国议员的错误判断。或者,八国联军是因为义和团的反抗等等。而现在当我们站在远处,便发现,近现代一系列的战争,是全球一体化的必然。通过这些你死我活的争斗,各个民族都将在未来的国际丛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是成为这丛林法则的制定者,收益者,以最少的代价享受最多资源。或成为这丛林法则的牺牲者,以其辛劳,以及祖先之地的矿产,供上层安享舒适。
西欧和美国,以占全世界十分之一的人口总量,消耗总能源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就是近代一系列战争的结局。
未完,待续。
本帖最后由 玉垒关 于 2011-9-7 13:20 编辑
三
最初的祖鲁人与西方人的作战和中国人有类似的经过。如1838的血河之役,荷兰裔的布尔人以三个人受伤的代价打死祖鲁战士3000人。类似的伤亡比例可类比于中英鸦片战争中双方的阵亡人数:
根据英国人自己的统计:
1840年7月5日第一次定海之战,英军无伤亡;
1841年1月7日至2月26日虎门之战,英军共伤43人;
1841年5月21日至25日广州之战,英军死9人,伤68人;
1841年8月26日厦门之战,英军死1人,伤16人;
而中方常有整个炮台的清军全体阵亡的纪录。有人认为,中英的阵亡比例高达600:1。
回过头再来看一百年后,中国志愿军和西方联军的阵亡比例8:1。这样的进程,不忍卒读。
失去武力保护后的祖鲁人以食物链底端的方式,融入了国际分工的。就如同近代一系列战役之后,中国人逐渐失去对自己的矿产,关税的主导权。中国的商品最终失去了在国际上竞争地位。而沦落为原材料的提供地和工业品的倾向品。而更加弱势的祖鲁人,则在失去自己的土地之后,沦为了被隔离的二等公民。
有人说,三百年的殖民将使中国走向富强。我们只要略看祖鲁等非洲人的历史,便知是笑谈。
前些年,有部英国人拍的电影“祖鲁战争”。大致是讲,英雄的英军最终通过屠杀而使得祖鲁战士诚服的故事。有中国人看了之后说,可惜祖鲁人却没有话语权来讲述这段历史了。他进一步感叹,非洲人还没有找到他们的毛泽东,而印第安人已经永远失去了找到毛泽东的机会了。
顺便说再说一下。当时和祖鲁人作战的,除了荷兰裔的布尔人,还有后来的英国人。而这两者之间也有过惨烈的争斗。英国人一度使用集中营来对付布尔人。现在我们仍能看到当时集中营中,布尔儿童枯骨嶙峋的照片。与日后德国集中营的犹太儿童如出一辙。
而当布尔人和英军和解之后,他们联手把祖鲁人推入更大的深渊。
聆听一曲祖鲁哀歌,能不叹息,冲突的从来都不是文明。而这文明的幌子下,因机缘巧合,而暂时成为强者的一方,用弱者的血肉,活到奢滥淫糜。
前段时间,英国王子结婚。地铁里,我听到一个黑人大妈对另一个讲,戴安娜的儿子明天结婚,明天对她就像节日一样。那一刻我还以为我穿越回到贩奴时代了:奴隶的后代在为奴隶主的喜怒哀乐而魂牵梦萦。同时,我想如果一百多年前,祖鲁人战胜了英国侵略者,那么今天英国王妃会不会手拿着祖鲁的芦苇棒翩翩起舞,来显得自己更高贵呢?
http://www.xzrx.com/uploadfile/news/uploadfile/201009/20100917031750550.jpg
拜读了。 江南紫音 发表于 2011-9-8 17: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拜读了。
谢谢阅读。 薷佛根 发表于 2011-9-8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来了~~~嘿嘿~~
欢迎欢迎 好厉害的文字! faneuro7 发表于 2011-9-10 13: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厉害的文字!
这是上周刚写的。谢谢鼓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