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芬心语 发表于 2013-11-20 23:51:57

中国劳工一战:招工篇

中国劳工一战历险记:招工篇
作者 肖曼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法国人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感慨:当年参战的一战老兵已经一个都不在了。与此同时,被历史淹没的一战中国劳工历史的片断却慢慢浮上集体记忆的水面,法国《快报》周刊最新一期刊登长文,介绍这一不为人知的历史。



法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研究的国家,但中国劳工在一战中的历史却是空白。数量极少的研究者的辛勤努力使我们今天可以了解这一历史。主持编辑543页相关历史的法国北部奥巴尔海岸-滨海大学副教授马骊女士就是研究者之一。马骊女士介绍说:自从她2003年法国北部大学教书,当地许多一战牺牲者的坟墓,特别华工坟墓引起她的注意,但在开始研究后发现法国对此主题没有太多研究,只有吴本宗1939年写的一本小书。法国学术界不重视这段历史的现状,更促使她全心投入研究。之后组织了欧洲首次有关一战华工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法国《快报》周刊介绍了马骊等人的研究成果,其中一组珍贵中国劳工历史照片是那么生动,如果把他们的衣服换成现代服饰,他们的相貌体型甚至神情都与现代中国人一模一样。在“中国制造”满世界,中国人走遍天下的今天,一战中国劳工的经历显得如此奇特。
中国劳工是怎么招来的?据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两年后,英法两国都已经甚感疲惫,缺少人力支援。那时的中国则是个内部不稳定国家,也没有什么国际地位。尚未宣布参战的中国沿海地区大城市有许多外国租界,是与外界联系和进行商贸的重镇。1916年,法国的一些公司选择在山东的青岛招募劳工,也就是当时中国俗称的“苦力”。1917年1月一个英国公司也开始在山东的威海招募劳工,一些在华的基督教牧师也充当中间介绍人。
山东汉子身体强壮是选择在青岛和威海招工的主要原因,招工条件是在20到40岁的男子,身体强壮,身高一米八十,这点对身高的要求现在看来也非常不可思议。招募合同是定期民事合同,劳工中有木匠和其他普通劳力,很多是没有什么技能的农民,也有极少量的翻译。据马骊女士的研究:这些劳工中,识字的人不多于百分之十五。
当时招募的中国劳工工资只有每天一法郎,工作时间是一周7天,天天工作,每天工作18小时。但由于招募后给劳工家庭留一笔钱,而吸引不少人报名。仅仅法国一方一共签订了36941份这种合同,英国方面招募的劳工多达近10万人。
被招募的劳工被送到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前线。按照合同,中国劳工是没有武装的,不参加战斗,只为英法军队提供后勤支援,应当距离前线16公里远。但实际上,后来战场的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
招募中国劳工前,包括英法两国在内的欧洲人对中国知之甚少,更不了解中国人的性格品性和文化习俗。一位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记者在报上这样介绍中国人:“中国佬不干活的时候要管着他们。如果管理的好,他们很少惹是生非。中国人爱赌钱,但不酗酒也不暴力,中国人比较驯服顺从。”
要做劳工的中国人对欧洲的了解更是如同一张白纸,其中识字的中国人渴望看到外部世界,但他们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懂法语。但所有人的共同点是:完全不知道欧洲正在打一场残酷的战争,正处在血与火之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劳工一战:招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