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或成中国经济“乏味之年”
新闻来源: 华尔街日报
如果你喜欢政治传闻,2014年应该不会让你失望。类似于21元包子套餐这样的出其不意可能还会上演,而省部级乃至更高级别的高官落马,肯定会让每张餐桌上增添谈资。但是在经济和商业领域,我的判断是,2014或将成为相对乏味的一年。
众人期待的“经济改革”,在2014年,应该不会再有大的突破。可能有人说:不是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总书记亲自挂帅吗?应该会搞出些大动静来吧?我的判断相反:根据官场潜规则,一把手挂帅的改革,难度反而会更大。假若二把手三把手主导改革,尽可以猛打猛冲,万一出问题了他承担责任,一把手依旧可出来收拾局面。而一把手亲自挂帅,就没有这条退路了。明智起见,自然是慎之又慎,不妨四平八稳。
当然这并非没有例外。假若权力已经高度集中,权威已经高度树立,此时做什么都不怕别人臧否,自上而下的政策大变化就有可能发生。以我的观察,目前的中国权力结构,似乎确有高度集中的趋势。一旦集权完成,出现各种戏剧性调整都是有可能的。不过,至少在2014年,这个过程不会完成。以此推理,今年可能会进入政策的一个静默酝酿期。除已经出台的几桩改革纲领外,可能不会再有什么动作。
不但新政策未必能很快推出,去年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在执行中其进度可能也会低于多数人的预期。问题不是出在这些措施本身上,而在于它们面对的经济形势。去年三中全会公报和后来的改革决定,都重点提到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涵义就是要减少管制,鼓励市场经济发挥作用。此前此后,的确也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放松管制措施,如上海建立自贸区探索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企业上市拟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一些行业将允许民资进入,城乡建设用地走向一体化等等。有很多朋友都认为,这些措施将再度刺激经济繁荣,创造所谓“改革红利”。我的看法要审慎得多: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处在上升期,而是处在增速回落时期,单纯放松管制未见得见效。打个通俗比方,当初大家有力气时你绑住手脚不让跑,等到大家都手脚麻软时,虽然被松绑但也没办法再一拥而上了。
民间资源的启动乏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资金。今年两度发生所谓“钱荒”,虽然都有技术上的原因,但局部技术性的资金紧缺也多少反映了整体的资金紧张局面。仅凭我个人的实践体验,利润率下滑造成大多数企业的资金周转紧张,是民间资金紧缺的深层原因。而企业利润率下滑又和人工成本上升、税负增加以及汇率坚挺等有关。利润率下降,造成企业只有不断靠融资来维持运营,从而既推高了金融市场利率也造成了信贷增长,从而造成了虚假的金融繁荣。问题在于:主政者对这种虚假金融繁荣产生了误判,把它错误解读为信贷过热,反而坚定地执行了偏紧缩的金融政策。因此,除非有关决策者的认识能发生180度大转弯,否则2014年的资金供应状况不会好转。没有钱,即使有再宽松的政策,大家也只能是干瞪眼。
其二也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企业家人才的断层。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企业家们,他们的一个优势就是前方一马平川,没有前人阻碍。而他们自己多数白手起家,也有极大的激情和动力。和商业历史悠久的西方国家不同,中国这波企业家几乎是短短十多年涌现出来的,形成了一个特别明显的世代。短时期内英雄辈出,其负面效果,就是等到如今这批企业家自然老化后,一下子便后继乏人,世代断裂。直观判断就是:中国商业文化已经开始趋向保守,即使政府通过放松管制而创造了各种潜在的机会,如果没有人纷纷愿意冒险去尝试,这些机会也就始终是潜在的。我并不是说,不会有人采取行动。只是以往若干次改革,措施一出就激发“全民XX”的热烈局面,估计难以在2014年重现了。
除以上因素以外,其他可能带来经济活力大增的因素,如外部资金和技术的急速流入,本国产业结构的大范围转型,新的经济要素大规模进入市场等等,我都看不出有在今年发生的可能。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经济如果强劲复苏,会是一个明显的变量。但根据很多人的研究,尽管中美贸易关系密切,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却十分含煳,令人困惑。
另一方面,尽管潜在危机不少,整体上当局对经济依旧保持着强大的管控能力,有一套比较有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更有足够的资源来抵御万一可能发生的波动风险。因此,今年出现经济大波折或危机大爆发的可能性也不大。这将是值得采取保守策略、静观其变的一年。
作者吴向宏现为某跨境投资顾问公司创始合伙人。曾任颐和资产管理集团CEO、思科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等职务。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