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发表于 2014-8-28 16:45:11

左手先贤祠(Panthéon)

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é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






    这个曾经是国王为还愿而建的教堂,现在成为法国众多伟人的安眠之地。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居里夫人、大仲马……这些彼此并不相识而又被全世界人所共识的伟人们安静地相伴在这里,继续受着万众景仰。

    建于巴黎城圣日内维吾山(Montagne Sainte-Geneviève)上的先贤祠位于巴黎第五区,拉丁区的中心位置。它被巴黎一大(先贤祠——索邦大学Panthéon-Sorbonne)、巴黎二大(先贤祠——阿萨大学Panthéon-Assas)、圣日内维吾图书馆、巴黎五区区政府和圣艾田都蒙教堂环绕。






从一间教堂开始的故事……
    两个半多世纪以前的1744年,当时的国王路易十五正在梅兹(Metz)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他病得非常严重,很有可能这段时间就是路易十五留在世上的最后的日子了。怀着对生的渴望,路易十五许下了一个愿望:如果他此次能够康复,他就会建造一座教堂奉献给圣日内维吾女神。痊愈后,路易十五立即还愿:他任命马黑尼候爵(marquis de Marigny)为这个圣殿工程的总监理,在已成为废墟的原圣日内维吾修道院的旧址上新建一座新的教堂。1755年,马黑尼候爵将此项工程的重任交给了雅克-日尔曼·苏夫洛(Jacques-Germain Soufflot),由他进行该教堂的设计工作。


   圣日内维吾教堂的地基开挖工作始于1758年,1764年9月6日,路易十五亲自为该教堂奠基。他在一个由构架和网做成的巨大的门形建筑前放下了该教堂的第一块基石。这个门形构架代表的则是后来将要建成的教堂的正门。

       1780年由于资金短缺和设计师苏夫洛逝世的双重原因,该工程不得不暂时停工。十年后的1790年,该工程由苏夫洛当年的两位助手——让-巴蒂斯特·宏德莱(Jean-Baptiste Rondelet)和马克西米连·勃雷比翁(Maximilien Brébion)完成建设。


    故事讲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感觉法国人真是消极怠工的能手:一个自1744年许下的愿一直到1790年才实现,前后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可是工程建设并没有到此就结束了。随后的1791年到1793年间,卡特马赫·德·泉夕(Quatremère de Quincy)又将教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为的使这座建筑能够成为停放圣灵的“万神殿”,自此就形成了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先贤祠的现貌。

    这座长110米,宽84米的建筑的正面是由“考兰天柱”组成的柱廊。整个建筑是一个古希腊十字形,仅教堂的圆顶就高83米,圆顶上并安有一个顶塔。教堂的内部由当时法国国家艺术院的大师们雕梁画栋,为教堂的内部更增添了一分气势恢弘,豪华肃穆。






入住先贤祠的伟人们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和作家,在去世后六年于1794年10月11号被迁葬至先贤祠。

    以《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在1885年逝世后法兰西举国悲痛。国家为他举行了国葬,维克多·雨果的遗体在凯旋门下停灵一夜,随后被安葬在先贤祠。1885年6月1日周一,雨果的骨灰被送入先贤祠。

    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欧盟思想的创始人让·莫奈(Jean Monnet(1888-1979))在1988年他诞辰一百周年时被葬入先贤祠。


   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和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是先贤祠里唯一一对夫妻双双以伟人的身份下葬的。夫妻二人都曾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特别是居里夫人,更是在居里先生逝世后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二人的研究事业并第二次荣登世界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宝座。夫妇二人于1995年被双双葬入先贤祠。

    先贤祠的设计者雅克-日尔曼·苏夫洛(Jacques-Germain Soufflot(1713-1780))当时设计这座教堂的时候,只把它当作是法国国王敬谢圣女日内维吾的礼物,可不知有一天他也会有幸躺在他的杰作之中。1829年,在他逝世近半个世纪后,人们把这位杰出的设计师葬入了他杰出的作品之中。


   在入葬先贤祠的众多伟人中,作家艾米勒·左拉(Émile Zola)可能是最受争议的一个了,因为他的许多作品被当时具有保守思想的公众视为淫书。当他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克洛德的忏悔》出版后,因其内容淫秽,还引起了当时警方的注意,左拉因此不得不于翌年被迫辞职。1902年左拉在巴黎寓所死于煤气中毒(有说他为政敌所害,但终因无根据而作罢)。死后举行公祭,几年后的1908年遗体被移葬先贤词。虽然左拉最后被追认为伟人而葬入先贤祠,但由于他作品颇受争议,因此他终其一生,亦未能进入法语文化的最高殿堂——法兰西学院。

    2002年先贤祠距今最后一次向伟人敞开大门。世界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在自己家乡的家族墓地安睡了一百多年后也被迁葬到这里。当年连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亲自主持了安葬仪式。他在致辞中说:“今天,亚历山大·仲马将不再孤单。大众的美好记忆和幻想将永远伴随着他。”

    据说在此之前,有关将大仲马遗骸迁移的问题在法国上下曾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将大仲马遗骸移入先贤祠的倡议是由大仲马之友协会主席德库安提出的,但倡议提出之后立即招致社会各界许多抗议声。反对呼声最强烈的则是大仲马家乡的居民,因为大仲马生前曾立下遗嘱要在死后回到家乡。“遗嘱是有法律约束力的,不是因为大仲马不在了,我们就可以强奸他生前的意愿。”。法国总统希拉克特意为这个问题颁布总统令,宣称必须将大仲马的遗骸移入先贤祠,“大仲马应该安眠在他的作家老朋友雨果的身旁”。


    但最后无论世人的反对声再强烈,都不能阻止这位著作等身的大文豪的迁葬活动。大仲马,我们对他的记忆中有《三剑客》、《基督山伯爵》等文学巨著,还有他的儿子小仲马的不朽作品,他的学生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带给我们的幻想 ,以及他的老朋友维克多·雨果在大仲马拜访离开之后说的一句话:“我将去他的墓地回访他。” 现在,两个老朋友终于可以不再分离了。



   入葬先贤祠的人中有三个人没有以伟人的身份进行国葬,他们是:先贤祠的设计者雅克-日尔曼·苏夫洛,人们入葬他的理由是因为他是先贤祠的设计者,这栋建筑的主人。另一个是废除奴隶制之父维克多·舒乐晒赫(Victor Schoelcher)的父亲马克·舒乐晒赫(Marc Schoelcher),因为二人生前曾留下遗愿,愿身后也永远相伴。还有一个是伟大的化学家马赫瑟岚·贝赫特洛(Marcellin Berthelot)的妻子索菲·贝赫特洛(Sophie Berthelot)。马赫瑟岚·贝赫特洛因不能接受妻子先他而去的悲哀,在他妻子离去后一小时后也在极度悲痛中离世。离世前曾留下遗嘱,要和妻子永远相伴长眠。







先贤祠之维克多·雨果的葬礼


   先贤祠成为下葬这些名人的中心场所是在法国伟大的作家,共和思想的标志人物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谢世后,共和国为其举行国葬并入葬先贤祠,从此先贤祠成为法兰西英雄们英灵的聚集之地。

    维克多·雨果在他去世前两年在他的遗嘱中加上了一条修改附录:“我送给穷人们五万法郎,我希望能用他们的柩车把我送往墓地。我拒绝任何教堂为我做祷告,我请求所有的灵魂为我祈祷。我相信上帝。”他没有想到他的这段自然神论者的宣言与当时年轻的共和国的无宗教思想是多么的谐调一致。在他去世之后,共和国决定为他举行国葬。1885年雨果的遗体由穷人的灵车拉着缓缓地被运送到了香榭丽舍尽头的凯旋门之下,棺上覆盖着黑纱,被安放在凯旋门下由巴黎歌剧院的设计者夏赫勒·咖赫涅(Charles Garnier)建造的巨大的停灵台上停灵一夜。


   政府授权一个委员会专门组织安排大文豪雨果的葬礼。委员会成员名单里包括了诸如荷囊(Renan)、咖赫涅(Garnier)、巴黎议会议长米什兰等名人的名字。正是米什兰提出将雨果不葬入著名的拉雪兹神父(Père-Lachaise)公墓而是葬入先贤祠。自1876年以来,共和党人梦想着稳固共和国无宗教的立场。但将圣日内维吾教堂改为无宗教性质的建筑的议案在提交众议院投票通过后,1881年该议案却由参议院延迟投票。好在四年后的维克多·雨果这位贫苦人的作家的葬礼强行将这座宗教建筑改为了无宗教性质的建筑。


   1885年5月28日周四,圣日内维吾教堂最后一次以教堂的名义向忠实的信徒们关闭。第二天清晨,人们将教堂上方的宗教标志取下,尽管来自于信徒方的反对呼声很高,但教堂改为先贤祠的事情是不可逆转的。


   两天之后的6月1日,借下葬雨果之机,政府将圣日内维吾教堂改为了为共和国英雄们停灵的先贤祠。人们在把有宗教标志的装饰拆除的同时还将一块雕刻有“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语句的石头安放在了先贤祠的正门的上方。






大仲马——最后一个进入先贤祠的伟人


   将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的骨灰移灵至先贤祠的决定产生于2002年。由于当时社会反对移灵的呼声很高,最后不得不由时任总统颁布总统令,才将骨灰移至先贤祠。当时任总统的雅克·希拉克评论此举为:“这一(移灵的)举动,(表现了)共和国将它最高的敬礼献给她最不安分和最有天才的孩子之一,这个孩子将他的终生都贡献给了我们理想的共和国。”



    移灵仪式由最初入葬的大仲马的地方,他的家乡维利耶-科特亥(Villers-Cotterêts)开始。世界文学巨匠大仲马在自己家乡的家族墓地里已安睡了一百多年,他家乡的人民非常反对这一移灵行为,因为大仲马生前曾立下遗嘱要在死后回到家乡。民间议论强烈:“遗嘱是有法律约束力的,不是因为大仲马不在了,我们就可以强奸他生前的意愿。”。但民间舆论不能阻挡政府移灵的决心,法国总统希拉克特意为这个问题颁布总统令,宣称必须将大仲马的遗骸移入先贤祠:“大仲马应该安眠在他的作家老朋友雨果的身旁”。


    移灵仪式最终得以进行,移灵人员首先到达大仲马生前居住的城堡,并在那里停留了一个晚上。当晚在该城堡里举行了一场移灵仪式。随后移灵团队来到法国参议院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晚上,一支装扮成中世纪剑客模样的护灵队抬着装有大仲马遗骸的上面盖有法国国家象征的蓝色盖布的棺材前往先贤祠,在那块蓝色盖布上写着大仲马《三剑客》里的名句:“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又译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护灵队在夜色中缓缓来到先贤祠前,法国国家总统雅克·希拉克早已等候在殿前,随他一同在安静中等待的还有很多法国社会各界人士。希拉克亲自主持了安葬仪式,并为移灵仪式献辞,他在致辞中说:“今天,亚历山大·仲马将不再孤单。大众的美好记忆和幻想将永远伴随着他。”


    先贤祠前一个三剑客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骡车拉的移动舞台上正在上演《大仲马话剧》。年轻的演员们将大仲马小说中广为人知的片段重现在前来观看移灵仪式的观众面前。在街上观看话剧的一部分路人身着大仲马那个年代的衣装为演员们喝着彩。

    当护灵队来到先贤祠前,法国国家的象征马利亚娜(Marianne)骑着一匹白马来到大仲马的棺材前引领着护灵队前行,此时有人开始高声诵读雨果致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的那封著名的信:“亚历山大·仲马(大仲马)这个名字不是只属于法国的,而是属于欧洲的,甚至属于世界的……”

    最后,大仲马的棺材被下葬到XXIV墓穴,此穴中早已安眠着法国另两名著名的作家:维克多·雨果和艾米勒·左拉(Émile Zola)。人们清楚得记得,他的老朋友维克多·雨果在大仲马最后一次拜访离开之后说的一句话:“我将去他的墓地回访他。” 现在,两个老朋友终于可以不再分离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左手先贤祠(Panthé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