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影子 发表于 2011-9-18 20:56:39

实规避危险的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那就是看、听、想、避

实规避危险的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那就是看、听、想、避。

  第一是看,也就是观察。要看些什么呢?与自己有关的各个环节都要"看",只要是离开了自己绝对安全的环境,你就需要遵循"BBSTS"的原则进入规避危险的程序,而"看"是规避危险的第一步。举例来说,走在路上要时刻留意一下周围的环境,譬如遇到雨天雪天门口会打滑,譬如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会造成交通拥堵,譬如公交车站人特别多会不容易挤上车……这些虽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危险,但是通过"看",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规避掉这些出行路上的不顺利,一来保障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来提高了我们的办事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里提到的"看",绝非漫无目的的东张西望,也不是做贼心虚般的一再审视,而是在条件允许并符合社会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采集周围环境的信息。比如周遭环境中的人是不是很多?有没有瞻前顾后、无所事事的可疑人员?有没有保安?有没有巡警?有没有治安亭可以在遇到危险时求救?周围有没有能够运用的防身器物……只有熟悉你身处的环境,在你遇到危险的时候才更容易想到对策,比如出去见网友,都是不很熟悉的人,那么你是不是需要对将要见面的周围环境作一个了解和评估呢?当面临危险的时候也要"看",看对方什么目的;看对方是什么情绪,是不是很激动;看对方有什么特征,比如衣着、身高、体形、长相;看对方有没有武器等等。如果对方要采取什么行动,而你恰好事先已经有所防备了,这样应对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些。

  第二是听。同"看"一样,"听"也是为了熟悉环境、规避危险而作出的准备。那要听什么呢?听周围的动静,耳朵能收集到的,一切值得怀疑的声响。要听那些面目可憎、眼神可疑的人究竟是在谈论什么,有没有子弹上膛或者管制刀具出鞘的杂音,有没有好像在谋划什么行动一样说些黑话或者江湖俚语。而在一个视觉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场合,比如黑暗或者大雾的环境里,比如拥挤的车厢或者光线迷乱的舞厅中,就更加需要倾听周围有没有值得注意的动静,尤其是在你觉得这个环境不安全的时候就更应该注意探听有没有异常的声响。

  第三是想。用保镖行内的专业术语叫"危险评估",就是根据你的听觉和视觉所收集到的信息来判断自己的处境是否安全,继续下去会不会发生危险。在陌生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倾听,你会得出一些直观的信息并且要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应对,这些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如,出门的时候发现外面下雪,门口都已经结冰了,正常人便会针对雪和冰的环境状况再结合自己鞋子的情况来决定行进路线并作出防滑的行动策略,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会太耗费心思。在日常生活中贯彻 "规避危险"的原则也是如此,一旦有了个人安全的意识,它便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不过"想"出的应对措施正确与否,取决于你"看"和"听"所搜集到的信息。在信息不足或者在对信息分析发生错误的情况下,人就可能疑神疑鬼,表现出一些非理智甚至有点神经质的举动。其实,这属于心理素质的问题,而不是个人安全意识过强的副作用。在任何情况下,"看"和"听"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更加理智更加从容地应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和侵害,而不是让你失去理智,陷入某种不能自拔的恐慌之中。因为只有你看到的越清楚,听到的越清楚,你的"想"--也就是"评估"才可能越准确。所以大家不要有"是不是多心"的顾虑,在自己的安全问题上,多想一点,即使有点多疑也总比真正遇到危险时的措手不及要好得多。
  
       第四是避。也可以笼统地说成 "跑",这是我们规避危险的最后对策,但这个"跑"不同于"逃",它指的是"迅速离开危险环境,摆脱即将被侵害的处境"。当你一个人要穿过一条黑暗的大街,周围寂静无声,前方漆黑一片,你还听说这一带治安不好,那你此时不跑还等什么呢?在流感频发期,大家会不约而同地避免到空气不流通、人员拥挤的场所中去,这就是一种自我防御意识中"规避危险"的表现,实际上也是"避"的一种。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所处环境以及所接触人群的控制,来使自己的安全系数最大化。

  总之,"BBSTS"原则中的"看"、"听"、"想"、"避",实际上就是观察、评估和决策。也就是说,个人首先要有自我安全意识,有了安全意识之后,贯彻"规避危险"的原则就会成为习惯,这时你的安全保护等级自然而然地就会上升一层。

  在小心了很长时间却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难之后,很多人可能都会有"害我白担心一场"的失落,不过反过来想一想,是否也值得庆幸呢?这岂不正说明了你规避危险的成功,你咋知道你之所以安全不是因为你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而带来的福泽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规避危险的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那就是看、听、想、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