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阿里巴巴的枫林晚书店
一本好书 一句印象深刻的话 一个有启发的观点 据说,每次有重要客人参观访问阿里巴巴滨江园区,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必定要把客人带到5号楼一楼的枫林晚书店,介绍说,这是专门为阿里员工提供书籍和文化服务的书店,这里不但可以买书,还可以看书、借书、听讲座…… 这个传言,我们在枫林晚阿里巴巴分店得到了印证。分店经理方跃英说,最多的一个月,马云带7拨客人来过。“在阿里巴巴,我们书店已经是一个标志性的参观点了”。杭州人文书店枫林晚已经开了12家分店,数阿里巴巴这家最特别。一家大企业和一家人文书店,是如何共同打造学习梦想的?大家来分享一下。 咖啡只要两块钱一杯 午后,冬阳煦暖。走进滨江园区那幢绿色玻璃大楼,“阿里巴巴—枫林晚图书馆”的招牌映入眼帘。 门口一左一右两块指示板,一块贴着2010年度推荐好书,一块贴着枫林晚阿里巴巴店一周销售排行榜。 2011年第一周,销售榜前5名依次是:《1Q84》、《facebook效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九型人格》、《哲学的慰藉》。 走进这家面积约200平方米,拥有6位员工,近3万册书籍和近两百种期刊杂志的书店,扑面而来的除了书香,还有咖啡香。 整个书店被划分为借阅区和销售区,边上还有一排书桌和座椅。店里有十五六位顾客,有人走来走去挑选书籍;有人坐着安静地边喝咖啡边看杂志;还有几位年轻人一边在笔记本电脑上打字,一边小声交谈。 “所有阿里的员工,只要有空,都可以到我们这里来免费阅读;买书可以打6-8折;所有会员都可以免费借书;可以点茶水和饮料,都很便宜,咖啡只要两块钱一杯…… “更大的特色,是我们在2010年共举办了近30场讲座,和20多场文化沙龙。每次活动有50-100人参与,会员和非会员都可以来听。听众累计已达四五千人次。讲座和沙龙的范围很广,涉及经济管理、人文艺术、健康、生活、心理等。邀请过周国平、傅国涌、汪丁丁等著名学者。比如上个月的4场讲座,分别是关于葡萄酒、音乐、旅行和文学的。”枫林晚掌门人朱升华说。 书店进企业,员工感觉比较爽 2008年,阿里巴巴滨江园区还在建设,公司管理层就主动找到朱升华,请他进驻开分店,提供书籍及文化服务。 “刚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大的互联网企业,还要我们进来开店?论买书,传统书店不如上网买书更方便,甚至更便宜。”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回答:把专业的书店请进来,是为了打造更为纯正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 公司大多数是年轻人,管理层只能对员工进行一些技巧和专业的培训。但个人的知识和修养,还要靠平时坚持自学和积累。 阿里巴巴认为,由公司组织各种学习,员工可能会觉得这也是一项工作任务。但让专业书店来操作,为企业量身定制文化服务,员工会感觉比较自由,反而更乐于接受。 这样一种系统学习,可以把书籍、讲座里有用的知识,更快地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 2009年8月27日,“阿里巴巴—枫林晚图书馆”开张。 “进来以后,我慢慢理解了这样做对企业的好处。阿里巴巴有了我们这个图书馆,相当于企业多了一个循环的、不断学习的体系。这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或书店更有价值也更有实际效果。”朱升华说。 去年阿里员工人均读书近9本 阿里巴巴集团党委书记吴航说,引进枫林晚书店,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是阿里巴巴企业员工终身学习计划的一项。 除此之外,创建阿里学院;评选阿里十大牛师,鼓励内部相互学习的文化;建立内部员工分享的氛围,让员工能充分主导自我学习和发展;干部晋升以讲课、分享来作为考核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升各级别员工能力……都是员工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养成方法。 书店进驻一年后,2010年底,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做了一次调查:2010年一年,公司员工人均阅读量达到了8.9本/年。 而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0年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是4.5本。 对于枫林晚来说,从卖书到卖文化服务的成功转型,收获也非常大。接下来,枫林晚准备跟网易、万科、腾讯等大企业合作。 “阿里巴巴是实验的指标性公司,合作的一些可复制指标、经验,我们将进行推广。我们已经确立了两个转型方向:一是为企业做‘文化服务商’,2011年要在全国各地开15家企业图书馆;二是和房地产商合作,进驻到高端或大型小区,做‘社区文化管家’。” 至于此类经营模式能赚多少钱,朱升华说,和阿里巴巴签过协议,不方便透露。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这家店是赚钱的!肯定不能亏本经营,对吧?我们只是从靠卖书来赚个人的钱,变为靠提供文化服务,来赚企业的钱了。” 来源:都市快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