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 发表于 2015-2-26 07:21:00

寻找杭城周边那些年俗

江南米食,北方多面。《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陕西“柳青故里”张家山老张家空心手工挂面制作工艺让人称道。江南也有面,特别是浙南山区,做土面有一绝。
http://img1.gtimg.com/zj/pics/hv1/14/33/1791/116468204.jpg

丽水缙云的土面,又称土爽面或索面,外形匀细、整齐美观。更绝的是,水中百煮不烂,过年时节吃得油腻了,来上一碗清汤土面,保管细滑香浓,柔软清爽。据《缙云县志》有关缙云土面的记载:“拜年上门,先喝茶,吃糖果,随后吃索面卵”。这里的“索面卵”,就是指缙云土面加鸡蛋。简单的一根土面,用的食材却很考究。农家的麦粉,以传统农耕方式有机栽培,加上一定量的水和海盐。盐的量是有说法的,盐过量,面条容易脆;盐不足,面条容易糊,且韧性不足。除了这些,便没有更多的添加剂和辅料了。
http://img1.gtimg.com/zj/pics/hv1/48/33/1791/116468238.jpg

面团要和六次以上,再细分搓条,上箸、串面一鼓作气。制作土爽面还需要用到不少看起来复古的道具。用传统的竹筷对拉,也称“上箸”。面团百般揉捏,激发其韧性,左右穿插,样子就像拿面条来打绳。上箸的样子有点像拉面,但是比拉面更细长如索,故称为“索面”。索面的晾晒过程堪称壮观,用一句最实在的表述“老办法,就这样晒”,经过两个星期阳光的洗礼,最终得出干爽透了的索面。年前是晒索面最好的季节,因为气温低易保存,气候又够干燥,光照足。晒好的面开箸、剪脚、收面一气呵成。细细算来,一根面,却要经过八道工序方可做成。
http://img1.gtimg.com/zj/pics/hv1/75/33/1791/116468265.jpg


http://img1.gtimg.com/zj/pics/hv1/115/33/1791/116468305.jpg

在浙中金华浦江,也有着索面的身影。在檀溪镇潘周家村,因为四周皆山环抱如盘,这里出产的盘溪一根面,因为村西壶源江水与村东大元溪水混流,造就了潘周家的绿色手工面。时至如今,过年去浙中南山区走亲访友,来一碗土面,炒、烩、拌、煮,土面不糊,上口软滑柔韧、老底子的味道浓郁。从手工竹篮的叫卖,到农家过年时节的风俗,一碗土面,凝结着最深的乡愁。
缙云土面地点:缙云县舒洪镇舒洪镇是浙南有名的土爽面加工生产集散中心,特别是姓王村,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制作土爽面,每年产值达600万。浦江盘溪手工面地点:浦江檀溪镇潘周家村据檀溪镇潘周家村盘溪手工面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玉仙介绍,在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合作社里,有四百余户农户从事手工面加工,2014年合作社的手工面产值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临安索面地点:临安市湍口镇三联村三联村的年俗活动中有一项古老的传统美食索面,工序繁复却让人垂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杭城周边那些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