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造田”应造福于民而非掠夺渔民 welimxrl
福建罗源政府在没有给予补偿,以及没有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前提下,几乎一夜之间,把数千没有掌握其他劳动技能的村民,全部强制推向社会。对三个村的村民来说,这个围垦工程简直就是一个噩梦,而且这个噩梦已经持续了二十个年头。(7月22日中国广播网)
“围海造田”,也叫围海造地、填海造地、填海造田,或叫填海、围海、围田,是指用土石、建筑垃圾、工程组件,将陆地、岛屿,甚牛皮癣至岛礁,沿边缘填埋成新的陆地。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向大海要地是中国的传统。除去“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根据记载,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就已经在进行沿海开发,沿海地区人口逐渐增长,土地不够了,就去围海造地。直到今天仍有人用“围海造田”、“屯垦”这样的词语来描绘工程项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确实试图利用海滩来发展种植业,比如1966年广东汕头的牛田洋,包括李肇星在内的大学生、解放军官兵和年轻干部就曾经在这片海滩上围垦种植水稻,奇迹般地出现了1190斤的亩产。而萧山的围垦业绩,更是堪称世界奇迹。不但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视察给予肯定,而且外国学者也赞美不已:“上帝造海,萧山造陆”。据2000年的统计共围垦土地52.62万亩,计人7976万工,完成土石方666309立方米,约占萧山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有效地改造了钱塘江流道及萧绍平原排涝能量和航运能力,缓解了萧山区地少人多的矛盾,为萧山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围海造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然而有些地方却背道而驰,只要政绩,不要民生,贪图名声,损害民众。据凤凰资深网友“曲静通幽”的《福建罗源三渔村因围垦未安置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帖文曝料,罗源县松山岛歧头、南歧、树柄三个纯渔业村,祖祖辈辈以捕捞、滩涂养殖,以及讨小海赖以生存。三个村村委联合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松山围垦前,三村的光海外捕捞就有7对,养殖海带、紫菜20000多亩,定置网300多张,滩涂海蛎10000多亩,泥蚶2000多亩,蛏2000多亩。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上溯数百年,三渔村一直是罗源县生活条件牛皮癣最好的乡村。围垦合拢之后,不仅村前的数千亩村集体使用的滩涂被强行掠夺,更因为通往垦外的水路被隔断,外海捕捞被迫放弃。海带、紫菜等养殖基地,也因为航道受阻无力保护,及因此造成生产成本的急速增加而丢失殆尽。
农民靠山吃山,渔民自然靠海吃海。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上项目、搞建设,有时必得占用群众的生活资源,为了更多人受益,这时候就得服从大局,服务中心。当前,许多地方在工程建设中征用老百姓的土地时,对失地群众大多进行了合理安置,不少群众还通过征地拆迁政策获得补偿而“一夜暴富”。可是福建罗源县“政府在没有给予补偿,以及没有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前提下,几乎一夜之间,把数千没有掌握其他劳动技能的村民,全部强制推向社会”,让渔民如何接受?他们的生活怎样保障?造成的生态破坏谁来买单?由此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不可避免的要爆发出来。
“围海造田”是与天斗、与地斗,是亲民之举,是利民之策,是兴办实事和好事,绝不该是与民争利的跟民众战斗。毫无疑问,罗源县所谓的“围海造田”是对渔民的掠夺,更成了数千渔民生存的梦魇。希望有人站出来为此负责,让渔民们能够安居乐业,不再是流浪的“社会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