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橄榄 发表于 2011-10-15 02:31:19

大米饭的乡愁

文/徐约维
   
    也许,当岁月渐行渐远时,我们往往就会对一些简单的事情困惑起来,如吃饭。吃饭吃饭,应该是吃饭。可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吃饭已渐变成吃菜。饭呢,已退居二线,变成了应卯。正应了钱钟书的那句话:“吃饭其实是吃菜。名义上主要的事情,往往成为附属品”。
   
    不论富家,且说小康人家。曾见一浙江少女芸,来沪就读。极懂事,每天黄昏赶回家,为在外奔波的母亲做家乡菜。那日我没带钥匙,临时偏安她家。菜是清蒸鲳鱼、剁椒鱼头、豆腐煲,油光光极碧绿青翠可爱的青菜。饭上桌了,但芸只浅浅点菜,避饭。饭桌上,只有我一个人扒了两小碗上好的新米饭和一个大玉米棒。
   
    芸纯朴,不胖,且颇有韩式妩媚。我想等她过了嗜瘦的“青春强迫症”后,还会回到饭上面来的,就像我现在嗜饭一样,而琳琅在芸身边的糖果终将会渐行渐远。
   
    岁月没有道理可讲,却有规律暗循。
   
    在我们一生中,不变的部分也许只有饭了。记得当年父母从市一医院支援鞍钢,几十年来留住他们的大概就是每月高资的特供大米。十岁,当外婆心脏病又一次发作时,西安交大小舅舅的一封信,妈妈就把我们“孤女寡母”接到东北小住。记得那时,母亲每月都要把粮本上的高粱、玉米、面粉等,和东北大娘置换成大米。是五斤换一斤还是二换一,已依稀。
   
    现在想起来,大米,代表了父母的乡愁。
   
    也许,饭对于南方胃来说,就是“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里的军营。迁来变去,变不掉的还是那副家乡胃。因了这段记忆,直至今日,我会倒掉冰箱里剩菜,但饭,三四天,终不舍。
   
    也许,对大米的敬惜之意已深入潜意识。
   
    大米饭真的好吃啊,特别是那种略粘的东北大米。半斤米,一二根香肠,3-4两新鲜的蚕豆瓣,就是一锅香喷喷的蚕豆饭。加盐加酱加味精拌进米饭,菜也免了,味也有了。所以,我一直喜欢盖浇饭。喜欢那种饭中有菜,那种简单中的有滋有味。
   
    在这个意义上,也明白了为什么经济一波动,国家宏观调控的总是粮价,而不是菜价。饭是小民肚子里沉底的东西啊。米价就是稳定指数。
   
    菜是“流水的兵”,是变的命。菜可以有一千零一种,或者还不止。即使宾馆,或者食堂,也须定期换菜谱,轮番推出新品种才终能锁定消费群。日复一日,吃不厌的只有饭。这就是,饭的好了,具有恒久的意味。更忠诚的是,饭只有一副面目(花式炒饭、煲饭、煎饭另论):纯白,纯净,本色,具有单一性与憨厚性。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饭就有了超稳定的因素,暖心,可靠。
   
    更难得的是饭虽单一,却能粘合起各种不同的胃。菜各有所好,而饭却是日子的“大众情人”。所以啊,饭是最简朴的和谐,或者说,是和谐的底子。菜不合胃,但有一碗香喷喷的热饭在胃里垫底,胃就还是暖洋洋的。精神就上来了。而饭不好,这顿饭就很难对付过去。
   
    所以,一顿饭,菜可以简,但饭一定要好。菜可以姹紫嫣红,可主心骨终是饭,饭是永远的角儿。菜整合多种资源包括借调味品的势,终能成就。而饭的硬档,在于全凭自己的实力与素质,这是饭的另一个好了,吃着让人心灵厚实。
   
    饭是我们肚子里最贴心的味道,饭是蕴藉着大地芬芳的稻花香啊。
   
    饭,每每勾起我对质朴生活的追忆。也许,质朴生活的底子,才是真正的写作底子。也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繁衍的基础与源头。

江南紫音 发表于 2011-10-15 10:21:35

写的很好:D

海芬心语 发表于 2011-10-15 11:07:52

好有才情!

faneuro7 发表于 2011-10-15 11:08:20

很值得一读!

chocolatelit 发表于 2011-10-16 15:10:03

徐约维是上海很棒的作家。她的文章总是暖暖的

chocolatelit 发表于 2011-10-16 15:10:29

介绍给大家,希望把暖暖传遍巴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米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