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性的人 发表于 2015-9-21 18:17:47

更多人耕耘,更多人收获 oyljnubh

更多人耕耘,更多人收获
咱不是作家,从未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闲暇喜欢看看报读读书,偏爱文学类的多一些。学会上网后,只是时常在网上瞎侃几句,咱的一位在县作家协会任副秘书长的朋友便把咱介绍到作家协会当会员。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参加几次县作家协会的活动,接触到咱县的一些知名的名曰诗人、散文家等,他们大都是政府部门干部、公职人员,或是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鲜见工人、农民身份的人。对于咱下里巴人一个,置身其中,犹如一群白天鹅里的一只灰喜鹊,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咱只参加过一次咱县几十人参加的作家协会代表会,举手通过早已定好的协会领导层人选,当选的都是政府机关供有要职的人,没有一位草根。作为拥有“中国散文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两个响当当名头的所谓文学大县,鲜有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参与,不知这样的称谓,符与不符?作为农民身份的咱之所以能挤进去,和咱在地方网络比较活跃有关,否则也是万难的。众所周知,自古至今,文学繁荣的春天,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家协会是学术类民间机构,她要枝繁叶茂,仅仅靠几个公职人员唱千篇一律的赞歌是远远不够的。文学只为少数人服务,成为少数人的自留地、后花园,喜乎、悲乎!答案不言自明。咱县的文学春天没有更多人的参与,那只是水中花,镜里月。   

  在眼下人人是“作家”的年代,啥人都可以在网上来两句之乎者也,咱就是人人是“作家”中的一员;受自身文学造诣的限制,咱有几分自知之明,从不敢想在真正的作家队伍里谋一席之地,只是业余时间,胡诌几句,打发光阴罢了。奔波于生计,作为社会的底层人士,历史产物下的农民身份,虽不耕田,平日里接触的皆是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粗言俗语,家长理短,环境已然将咱与真正的作家名头隔了十万八千里。家事国事天下事,咱关注的是自己腰包鼓不鼓;风声雨声读书声,咱只懂胡言乱语。对于像咱这样在文学边缘晃悠的人不在少数,修成正果,缺的是生存的空间,这和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在作家协会的大家庭里,交流学习进步,是文学爱好者的所求,是悦事一桩。协会有来自各个阶层的文学爱好者,是真正意义上的繁荣。   

  在咱所认识的作家里,仅限于咱县;大都出过书。有权的人,利用自身得天独厚条件,冠冕堂皇出书,前提必须肯定的是和政治相联,风景这边独好,报喜不报忧。无权的,社会有点的影响的成功人士,或自掏腰包,或找赞助,欢天喜地步入出书大军里。无权无势,不想自掏腰包或无力自费的,只能是在一些不用付稿酬的没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上偶尔亮亮豆腐块了。就算这样不付稿费的报刊杂志,不托朋友,找关系,也很难分到一杯羹的。在唯经济是瞻的时代,无稿酬,还有人挤破脑袋,难道这些人是傻子?非也!因为这些报刊杂志都是政府官方办的,发行的范围基本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翻阅的人也基本是咱县里三教九流的上九流。偶尔在这些报刊杂志露露峥嵘,也是一件十分荣耀之事,也许会为自身的仕途铺垫上一条光明大道。   

  咱手头有咱县数位作家大作,无一本是花钱买的,都是参加活动赠与的。为了尊重人家的劳动果实,咱基本是走马观花阅读一遍。这些混迹于官场的人,文学功底还是扎实的。取材都是歌功颂德类,党好国好天下好,山美水美家乡美;几乎无一篇是反应底层民众的文章。咱想,如若他们都能像鲁迅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站在劳苦大众立场写作,他们出书一定不会有政府替买单的。   

  咱县有影响纯诗歌杂志,起初是几位诗友自筹资金办的。有段时间是办的风生水起,有独立的网站,参与出作品人众多,作品也是富有可读性。后来可能是资金的缘故,不得不和政府宣传机构靠拢,被收编了。渐渐的网站无内行人管理,出作品的人渐少,自生自灭了。杂志上的挂顾问、主编、编辑头衔的都是县内党政机关领导人,他们对诗歌知晓多少,咱是无从知晓,因为咱无从拜读过他们的大作。就那么几个人,你写颂歌,我鼓掌。能走多远,还是未知数。   

  文学的土壤本是广袤而无垠的,她不能是一棵树上结的果实,理应让更多人耕耘,更多人收获。本文章来自白癜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更多人耕耘,更多人收获 oyljnu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