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euro7 发表于 2011-10-25 17:56:58

海外华人子女多元文化环境下如何成才

透析海外华人子女教育:多元文化环境下如何成才子女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对于广大的海外华人家长来说,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报效祖籍国和当地社会的有用人才,是他们最大的愿望。然而,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如何与子女沟通?怎样让下一代成才?是摆在他们面前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中西文化冲突突显 华裔虎妈需在两种教育方式中寻找平衡2011年初,美籍华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成为首位试图分享她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经历和经验的华裔。瞬间“虎妈”教养方式遭各界质疑,不少其他族裔的家长,在看了“虎妈”讨论后,私下里就给华裔妈妈们定了性,“中国每一个妈妈都是虎妈!”“不准夜不归宿”、“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有科目低于A”……这就是“虎妈”蔡美儿为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列出的严苛家规“十不准”。当女儿没按要求去做时,她甚至直接出口骂“垃圾”。在蔡美儿的教育下,两个女儿3岁开始练琴,4岁就开始阅读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作品,长女索菲亚14岁便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表演钢琴独奏,路易莎12岁就坐上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位子。姐俩被称为“音乐神童”,此外功课门门拿A。然而在西班牙也有一位这样的中国虎妈,她并没有像蔡美儿给女儿制订那么多清规戒律,但根本上来说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她叛逆的女儿也没能像蔡美儿的两个女儿那样在学业、音乐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而是以离家出走,最后由西班牙保护青少年权益机构的介入而告终。其中的故事充满激烈的中西文化冲突,着实发人深省。西式教育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钻研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却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现实中,双方都把这个关系摆成了“或”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且”的关系,两种教育方式应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而如何在中西教育方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实在需要大智慧。其实,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因此,教育孩子没有任何的公式可以套。有一点是所有父母都可以做到的,就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在孩子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生,是华裔家长应该学会的功课。如何权衡优劣,取长补短,将东西方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更好地应用于子女教育的过程中,这需要海外华人家长共同思考。更年期遭遇青春期 华人家长要善于正面引导化解逆反心态青春期的孩子自有青春期的冲动和叛逆,而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很多家长也正好处于更年期,更年期的烦恼加上工作的身心疲惫,很容易与青春期的孩子发生冲突。于是,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沟通,双方在文化、语言及生活习惯上存在分歧成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来日本8年的侨胞张莉介绍,今年儿子14岁,上初三,个子已经比妈妈高了半头,马上就要考高中,看到他一点也不着急,一样出去玩,张莉心里烦闷得不行。当过教师的张莉深知高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大儿子去参加了几次进学说明会,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难以考上偏差值高的公立高中,而不要求偏差值的,张莉认为很差的高中,张莉又不想让儿子去,就与孩子商量再努力加一把劲,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张莉选中的一所私立高中,而张莉也会与丈夫一起努力赚钱,保证孩子的高中学费。孩子同意了,每天回家也会坐在书桌前学习,张莉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儿子是否在学习,母子俩的争执仍时时上演。在西班牙也有不少侨民因为自己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很多事情都不像原来那样好沟通,原来很好的家庭气氛也因为孩子的叛逆,被搞得火药味十足。旅西女侨胞宋女士出国已经十几年,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服装店老板娘,她打拼地非常不容易。生活上的劳累并没有让她感到辛苦,唯独让她感到累心的是她的女儿。5年前,宋女士把老公和女儿一起办来西班牙,她女儿刚过来时还不到10岁,当时真的非常听话懂事,看她平时工作辛苦,还会帮她分担家务,有时还会做好饭给她送到店里。但是从去年开始,宋女士发现女儿变了,除了问她要零用钱时,和她正常的讲上两句话,平时很少跟她交谈。而且女儿的学习成绩也不像以前那么好,宋女士最大的希望就是女儿可以学习好,不像她那样全靠体力吃饭,但现在女儿的成绩真的令她有点失望……对于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烦闷、压抑、不满意的时候,作为家长要鼓励他们敢于发作,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不至于长期滞留于心中得不到释放。侨胞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

我爱你 发表于 2011-11-2 13:54:07

我也收藏了

海芬心语 发表于 2011-11-26 09:40:31

这确实很值得思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外华人子女多元文化环境下如何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