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企业沙龙”论坛巴黎举行
“法国员工工作懒散”、“中国人城府深”?
“法中企业沙龙”论坛巴黎举行
本报讯(记者 文心)1月21日,法中企业沙龙(RéseauxChine)在巴黎工商会举办了以“跨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论坛。中法商业精英共同探讨两国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分享如何在国际化企业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这次论坛特别邀请到了欧莱雅集团及施耐德电气行政委员会成员Xavier Fontanet、法国华为行政委员会主席François Quentin、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国际事务律师EmmanuelleFoulon、法国安盛集团亚太业务支持与发展部副主任兼中国事务负责人Bin Gao(高彬)、法国工业集团Serge Ferrari新任大中华项目主管Alexandre Hong、法国兴业银行出口信贷(中国)项目主管Liliane Lu、迈瑞国际医疗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主管Daniel Qian、中兴通讯法国总经理Lili Mao(毛莉莉)、法国电力集团高级顾问及“四维中国”协会主席Suyan Zhou(周苏燕)作为主讲嘉宾。法中交流委员会秘书长Xiaoqing Pellemele(苏小青)主持了论坛。
放下偏见是跨文化交流的第一步
中国和法国都是重要的文化大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时间观念、语言习惯、社交礼仪等文化方面的差异极大地影响着跨国商务活动的开展,是国际商务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随着中法贸易的深入和跨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文化差异总是双方产生误会的根源,诸如 “法国员工工作懒散”、“中国人城府深”之类的刻板印象层出不穷。面对这一情况,中兴通讯法国总经理毛莉莉女士认为:跨文化交流得以进行的首要条件是“放下偏见”。“不能用笼统的观念去评判任何一种文化。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家内部各个地域之间本身就存在文化差异,比如南北差异,”安盛集团的高彬女士如是说道。
下班就关机 V.S 24小时待命?
文化的碰撞也体现在对职业和私人领域的界限划分上。在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任职的Foulon女士对此深有体会,作为一名为中国企业工作的法国人,在下班时间收到上司或同事的电话对她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但在一般的法国企业,上班时间和下班后的私人时间有着较为明确的划分。
以“下班就关机”姿态著称的法国人要如何适应这种“24小时开机”的中国企业文化?Foulon女士对此并不排斥,她认为这种对员工“随叫随到”的现象只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才会出现,并且与这一要求相对应的其实是一种更亲密、更私人的上下级关系,只要积极正面地加以利用,会营造出互助和睦的企业氛围。
快速完成V.S.一劳永逸
中法两种文化对工作效率的看法也不同。法国人认为“慢工出细活”,“一劳永逸”才是高效率的体现,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注重办事速度,这直接影响了两国员工在工作中对时间的利用方式。
高彬女士认为:中国人的时间观立足于传统道论——时间如水流前进变幻无常,这要求人也能根据新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而法国人做事则带有西方哲学的烙印,有明确的框架和条理。前者较后者而言显得没有章法和计划,而后者较前者而言则缺乏灵活变通。她因此强调互相理解的重要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论坛发言人们还就中法文化在金钱观、竞争观等方面的差异与听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交流。
法中企业沙龙成立于2009年,由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下属的法中交流委员会(CEFC)发起创办,旨在通过定期的交流活动促进中法两国企业家之间的互相了解,同时也为会员提供与中法经济和政治精英交流的平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