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录》对话“幼稚”艺术家村上隆
导演:曲林在村上隆的身上存在着很多矛盾的对立面,已经年近五十的他,却顽强的在作品中表现孩童般的幼稚力;他身为日本人却批判日本人对他的作品缺少鉴赏能力;身为一个艺术家,他深知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追求纯粹的理想是至高无上的,而且许多艺术家视金钱为粪土,而他却大力宣扬“艺术就是要追求金钱”这样的观点。怪不得《纽约时报》就称他是当今“国际上最热门,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之一。
中国当代艺术是对资本主义的一次挑战
对于村上隆在艺术与商业结合上取得的成功,很多人把他看做是当代的安迪沃霍,是后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把低端的漫画文化夸张放大之后,用一流的策展方法和营销手段,把自己推向了世界,打造成了跨界的明星艺术家。但是,艺术和商业如何更好的结合,艺术品的合理营销,艺术创作和金钱之间关系的权衡,的确也是当代艺术家们不能回避的话题。
“社会对艺术家的印象就是不为金钱束缚,艺术应该厌恶金钱,艺术家在一个稳定社会中依靠美术馆、画廊、还有依靠为数不多的富人的支持而生活。事实上在当下一开始就是瞄准扩大市场,重视数字,只看数字是资本主义的终极形态,比如公司成长需要上市发行股票,发行股票后还要推广销售,如果艺术也完全遵循这种模式是我不能想象的,而将这种模式付诸实行,只看数字确实是令人恐惧的挑战精神。”
成为专业艺术家需要幸运的挫折
如今的村上隆还在坚持着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出200名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年轻艺术家。虽然现在只完成了20个。村上隆每天会用各种通讯方式比如邮件赖和这些艺术家交流,他最看重的是挖掘出这些年轻艺术家内心深处不愿意触碰、甚至是有些自我害羞、不好意思的部分,来释放出他们内在的创造力。在村上隆看来,成功的道路上,挫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成为专业艺术家,需要的并不是无止尽的挫折,而是另一种幸运的挫折。
“我觉得过去的艺术家是经历挫折才成为艺术家的,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术界跟音乐界是一样的,在日本当艺术家好像成为一种潮流,大家很享受也有些莫名其妙,稍微有点才能的人就会来搞艺术,基本没有经历过挫折。因此,为了成为专业的艺术家不是让他们受挫折,而是需要幸运地碰上挫折,因此我也是在比较早的阶段教给他们成为专业艺术家的一个过程。”
在对村上隆的采访中,给我们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他的那些看上去愤世嫉俗的言论,可能只是他艺术的推销方式而已。有些人认为他的作品简单而幼稚。但实际上,返璞归真需要更深的功力,更何况他是借这种幼稚力表达了对日本国民性缺少成长的讽刺与批判。一方面他大谈艺术需要得到金钱的认可。另一方面他又拒绝为高额的订单重复自己成功的作品,而去不断的创新和尝试。即使这种创新和尝试意味着风险和失败,他也说过艺术家必须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在这个嘻嘻哈哈的大顽童的表面之下,我们能够看出一个严肃艺术家的不懈追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