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的战歌 转刘轩 二
哪个比较好呢?我必须承认,除非天生有过人的毅力,我们都需要教练来克服惰性。前两年就有一个研究显示,以体重而言,有教练督促比没教练督促之下的减肥计划,效果相差27%。尤其在职业运动领域,教练的精神支持和照顾是必要的。古典音乐的练习时数与训练规格,跟职业运动有过之而无不及,也难怪许多伟大音乐家和运动员背后,都有个歇斯底里,比教练更像教练的老爸老妈。在这一点,我必须说,虎妈实在令我佩服。她若是改行当个executive coach,一定钱途无量啊! 当然,在此必须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如果没有要当个职业音乐家,何必用职业方式训练呢?虎妈在书里也没说她指望孩子未来成为职业音乐家。我以前在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先修班就读时,身边的亚洲同学也多半没打算go pro。既然如此,又何必那么累呢?我自己解读这些亚裔父母的心情,认为有三个主因:(1)希望孩子接触高等文化,成为人上人。(2)使他们在幼年时就透过练习,学会刻苦耐劳的精神,锻练自律的能力。(3)逼他们获得一些成就,在同侪之间脱颖而出,建立自信。这些目标,应该可以说是天下父母心吧! 我个人认为,接触古典音乐确实能够加深一个孩子的文化底藴,成为一种理念的基础,即使孩子未来喜欢的是另类音乐,也都能以更深的层面欣赏。但我不认为每个孩子都能透过练琴锻炼出自律的能力。无论是钢琴、围棋、心算,太多小时候补习补到吐的孩子,到了大学的自由环境反而无法适应。我自己就认识两个年轻人,小时候几乎是被「喂食」大的,按部就班的教育之下,各类的造诣都相当不错,一进大学,少了父母在旁边叮,反而不知所措,乱了分寸,最后被勒令停学一年。至于第三点,我觉得小时候赢得一些比赛和获得奖项确实会对自信加分,但其中有一个条件:孩子必须认为成就是属于自己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这种ownership的观念非常重要,也导致虎妈的两个女儿有了截然不同的发展。 《虎妈的战歌》出版不久,蔡美儿的大女儿Sophia便在纽约邮报上,给她母亲写了一封公开信。对于外界的批评和揣测,例如说虎妈的孩子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一定有忧郁症等等,Sophia做了幽默的反驳。而在信的结尾,她说:「我觉得大家都渴望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许追求诺贝尔奖和跑去跳伞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对我来说,它不是成就或自我满足,而是当你知道你已经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推到了潜力的极限...为了这个,虎妈,感谢您!」好棒的信!文笔也流畅得无可挑剔-听说Sophia立志成为作家,而虎妈也在书中多次说,大女儿是乖巧的,永远配合的那一位。「她了解我有时会不理智,要求过份,而她每次都纵容我...」虎妈的小女儿Lulu则完全相反。从在肚子里就爱踢,个性一向崛强,三岁就敢跟虎妈站在雪地里对峙。但虎妈说她的音乐里有一种天然的奔放,艺术性胜过姊姊。可惜的是,她越大越叛逆,甚至气愤地对母亲说:「你逼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 有一次,为了应付一个演出,虎妈临时找了一位代班小提琴老师给Lulu上课。那位老师显然很不专业,态度又刻薄,使Lulu倍受委屈,但虎妈没有实时保护Lulu,反而责怪女儿不配合。这件事过后,Lulu对小提琴的热衷便直线下滑。从这里我们学到一件事:一个好的教练可以对自己的选手做各种霸道的要求,但若是碰到外界不公平的待遇,教练一定要站在选手那一边。若是在球场犯规时,一个球队的教练反而护卫对手,那他就休想再获得球员的信赖。教练如此,父母更是如此!血浓于水,遇到不平,父母永远得保护孩子。我相信虎妈回述这段故事时,一定也了解那成为了她与Lulu之间的致命伤。两人后来彻底吵翻了,而虎妈经过了一阵崩溃之后终于认输,允许Lulu放弃小提琴,去学她自己想学的的网球。其实Lulu也没全然变坏;她的功课还是名列前茅,而虎妈后来也发现女儿面对网球非常好强,即使在球场挫败也不气馁。但当虎妈情不自禁地想插手指导女儿如何发球时,Lulu立刻对她喝止:「不要这样!不要让旧戏重演,糟蹋了我的网球!」 最后,虎妈学乖了,学会尊重女儿们的自然发展,也在这个觉悟之下,写了《虎妈的战歌》。只有读完这本书,才会知道那是她的忏悔和反省。 虽然蔡美儿不会读中文,但我希望她能看到这篇文章。我想对她转达几句话:首先,当个全职的教练并不容易,我看到了你的辛苦,认同你对孩子的期许,也恭贺你们共同创造的成就。我希望你最后体会,一个家庭永远要站在一起,因为那种心理支持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最后,我希望你能让Sophia念她想念的科系,而如果你忍得住的话,悄悄去球场看Lulu练习,最好带个望远镜,从远处观看,看孩子那来自内心的韧性和动力充分展现,在你眼前发光发亮...然后...深呼吸...and relax!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