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中国之开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之创造性开拓 人民日报记者暨佩娟 江苏省宿迁市新庄镇的莲藕正在“华丽转身”——“以前莲藕销路不好,很多都留在地里不挖了,最近我们围绕莲藕进行深加工,荷叶茶、莲藕汁、红莲子等多元化产品在网上销售火爆。”新庄镇党委书记臧其永说。改造传统产业,小莲藕也能有大甜头,“新供给”催生出新动力。这个例子颇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味。
图为江苏省宿迁市新庄镇浅水藕喜获丰收。图片来源:《宿迁日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誉为中国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路标”。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中国经济是否将由此开启新的上升周期?怎样让世界分享更多“中国机遇”?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生的这些命题,无疑会成为今年两会上的共同关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大路货”积压,但是,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却还依赖进口;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很多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甚至连电饭煲、马桶盖都要到国外抢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对症下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格外突出“结构性”着眼,与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有着本质区别。
首先,供给学派主张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认为供求在市场中可以自动达到均衡,主张减税以实现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反对产业政策。这与中国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产业政策要准”根本不同。
其次,中国并不拒绝需求侧管理,依然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这也与“重视供给管理,忽略需求管理”的西方供给学派迥异。
备受称道的是,中国同时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将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中国坚定的改革意志也是备受瞩目。目前,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以期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