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和忠心的传递 3fjtuoqt
一、在时光中奔跑
韩愈,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三岁时父母双亡,嫂嫂抚养他长大。
据说,韩愈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翻着书要为他起名,要带人字头,意思还要好。因为韩愈的哥哥叫会,聚集的意思,弟弟叫介,耿直的意思。嫂嫂挑来拣去找不到合适的。韩愈说,就叫愈好了,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绝不做平庸之辈。
韩愈三岁开始识文,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童年的苦难生活,也磨砺了他,使他学习更加刻苦。
十九岁时,韩愈进京应试。他才华横溢,文学天分极高,未免有些自恃才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加上唐朝的科举考试录取的人很少,结果接连三次都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住了几年,又由京都移居洛阳。在洛阳,经友人引线,他和才貌双全的卢氏订婚。卢氏即敬慕他的才华,又为他的自傲担忧。一次闲聊中,韩愈提起白斑疯求官途中的失意。卢氏劝他,不必为此事担忧,科场失意乃常有之事。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只是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韩愈请卢氏赐教。卢小姐说: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意识到,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愈”就是实证,于是,韩愈为自己取字“退之”。
韩愈第四次之所以能考上,除了他自身的才华,和他意识到自己缺少的谦虚,主要是因为他遇到了赏识他的主考官陆贽和副主考官梁肃。
接着,韩愈又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于是,他直接给宰相写自荐信,但是,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回复。
那时,他已经二十九岁,为了养家,他先后到汴州、徐州做幕僚。但是,他在那里工作很不顺心。后来因为兵乱,还是离开了藩镇。
离开藩镇后,韩愈生活拮据,他多方求告,得以上调回京,担任四门学博士。那时,他三十四岁。
在任职四门学博士期间,韩愈敢为人师,广收门徒,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此间,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师说》。
后来,韩愈给当时的京兆尹李实写自荐信,李实推荐他为国家监察御史。在此期间,因收租税之事,韩愈检举李实,结果被贬到广东阳山。
阳山很贫穷,韩愈在那里的生活和工作可想而知。但是,这时的韩愈在文坛上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习儒家思想,学习文章和诗歌。当地的老百姓也都很敬重他。
元和元年,唐宪宗继位,韩愈被召回京都,任命为中书舍人。这一年,他四十八岁。
韩愈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四门学博士,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文职。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817年,朝廷任命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韩愈为行军司马,平定淮西叛军。这场战争,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后,皇帝论功行赏,韩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位居四品,还受命撰写了千古留名的《平淮西碑》。
韩愈在担任刑部侍郎期间,仗义执言,敢说敢做,深受唐宪宗的赏识。可是,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因奉迎佛骨之事,君臣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韩愈一向尊崇儒学,力排佛老。他的《论佛骨表》让唐宪宗震怒,把已经五十二岁的他贬谪到了八千里外偏远落后的广东潮州。
二、在时光中颠簸
在韩愈的文章里,我极少看到泪水。但是《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这首诗中,韩愈说“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看着这首诗,我内心极度地酸苦。看完以后,我就合上书,从摇椅上坐起来,回味中在屋里来回走。本来,那特意买给我的摇椅我是很少坐的,觉得躺在那里太奢侈,只是那些天不大舒服,才躺在那里,看几页书。可是韩愈的凄苦让我再也不能安心地躺在那里。那一刻,我的伤痛荡然无存。
韩愈被贬至潮州,他“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在那里“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后来,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刺史将韩愈的名字向上申报。观察使凭着权利又把他压倒……
所以,韩愈说:“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虽然潮州环境恶劣,虽然韩愈满腹愤懑,但是韩愈并没有懈怠政事。他担任潮州刺史七个多月,为当地民众做了许多好事。
在那里,韩愈写了流传千古的《祭鳄鱼文》,用他文人特有的方式,为百姓解除鳄鱼之患。虽然看起来有些荒诞,但足以说明他对百姓的爱。
元和十四年,韩愈终于等到了唐宪宗的赦免令,迁任江西袁州担任刺史,不久,唐宪宗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唐穆宗继位。
唐穆宗在做太子的时候,韩愈曾经做过太子的下属,唐穆宗对韩愈十分赏识。所以,韩愈的命运迅速发生了改变。返回长安以后,从元和十五年到长庆四年,韩愈先后担任了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礼部侍郎,京兆伊兼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
在这段时间,一件突如其来的大事,让唐穆宗措手不及,却给了韩愈一次展示其过人之处的极好机会。韩愈孤军深入成德军方镇之中,安抚叛军首领王庭凑,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韩愈从被贬潮州到去世,只有五年时间。
三、在时光中沉淀
公园803年九月,韩愈到东都洛阳,经过田横墓旁,深为田横以崇高的节义获得手下人拥护而感动,于是取酒祭奠并写成《祭田横墓文》。他在文中说:“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
韩愈是否知道,相隔一千多年,他的文章感动着太多太多的人。
韩愈很谦虚,我不至一次地从文章中看出来。《答李翊书》这篇文章再一次让我看到了这一点。
他说:……我学习写文章已有二十多年了。起初不是三代两汉的书我不敢翻阅,不是圣人的思想不敢吸收……当我把心里所想的东西,倾注到手上写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后,务求除去自己文章中不可取之处,这才渐渐地有所得。当我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勃发就像流水奔泻一样不可遏制。当我再把文章拿给别人看的时候,别人如果讥笑我的文章,我就觉得高兴。别人如果称赞我的文章,我就觉得忧虑……像这样的情况又有好几年……这以后,我写的文章气势浩大,就像汹涌澎湃的江水一样奔流不止了。我又担心自己的文章不够纯正,就主动寻找抵御那些不纯正的东西,平心静气地审察它,直到文章内容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即使这样,还是不能不继续加强修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