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jyx 发表于 2016-4-25 18:00:06

如果管仲遇见张仪 naujecwu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现在做一个假设,如果管仲遇见的不是鲍叔牙而是张仪,他还能助齐桓公称霸春秋么?   

  管仲自己说:他曾经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自己老是多得利,但鲍叔牙并不以为他贪婪,而是知道他家里贫穷;几次参与打仗几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他贪生怕死而是知道他家有老母;几次辅佐君主几次被撵岀朝堂,鲍叔牙不以为他无能而是知道时机未到;后来管仲因辅佐公子纠而入狱,召忽等人被杀,而鲍叔牙力荐管仲于齐桓公,终使君臣得鱼水之谐。而桓公也因管仲之谋而霸诸侯。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话不错,鲍叔牙之与管仲实在是慧眼识珠。   

  其实人与人的了解和赏识,也是有定数的,倘使张仪者流与管仲合伙做生意,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以张仪的巧舌如璜和见利忘义,绝容不得管仲的。假设张仪见了管仲入狱,也绝不会伸以援手的,不落井下石代之而后快,就奇怪了。   

  再如李斯,荐了韩非又杀了韩非;庞涓对于投奔他的同门师兄弟孙膑,表面一套被后一套,阳善阴毒手足相残…只不过是怕别人的能耐盖过自己。那郑庄公更叫一个绝,同胞兄弟共叔段有了错他不去及时劝戒,而是等共叔段的错失坐大,以至于要造反篡位了,当哥的再起兵讨伐,师出有名免落诛杀兄弟的恶名。所以孔子对于庄公所为颇有贬意。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说韩信有“妇人之仁”,恰好证明他心肠不够歹毒罢了。他当初受胯下之辱尚能屈伸自如,后来做到大将军反而没有当初的英雄胸襟了?只不过他太重情义才毁于萧承相和吕后之手。   

  如果说月下追韩信是萧何独具慧眼,算得上伯乐识马,但这样诛杀千里马的伯乐不要也罢!   

  刘邦闻听韩信被杀,“且喜且怜之”,这个怜字传神之极,是怜悯?怜惜?怜爱?还是可怜?不得而知。总之刘邦是把韩信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在朝堂之上刘邦论功行赏,把诸臣比作功狗而独把萧何比作功人,极言萧何之功。是否因自己做亭长时旁人“受之三,独何受之五”的缘故?亦不得而知   

  其实萧何之与刘邦也可算是知根知底了,承相作的有声有色,可是刘邦在前线打仗还要天天派人问候承相,弄得他心虚害怕,违心地强占民宅田地,怨声载道,刘邦这才高兴。君臣之间作到这个份上,原也无可厚非,但从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相遇相交相互信任到提防伪装,真是悲哀。   

  还不如管宁,干脆把席子割开从此绝交来得痛快。也许,史书上多见华歆少见管宁,但于情于理,论自我修为,华歆又算哪一碟哪一碗呢?   

  有文字记述几千年,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小民百姓,欺骗装傻,勾心斗角,逐名追利,笑里藏刀,欺软怕硬,落井下石,偷奸耍滑,阳奉阴违,暗室亏心实在是数不胜数。这些人总归会夜半心惊,睡不安稳,更难得寿终正寝。   

  所以管鲍之交能千古传颂。张仪600里土地坑害楚怀王至怀王终了客死秦国,这里固然有怀王之愚,而张仪信口雌黄背信弃义,实在为后人不齿。   

  (你我小民百姓合谋些微利,只不过解决些温饱,犯不着欺上瞒下溜须拍马,劳心劳力尔虞我诈,殚精竭虑谎话连篇你累不累?卸磨杀驴的事,谁去嘲笑驴子呢?何况磨还没拽完?真正可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管仲遇见张仪 naujec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