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jyx 发表于 2016-4-26 16:40:43

天下高士鲁仲连 ewxt0zuo


近读《资治通鉴?秦纪一》之《秦孝文王》,对鲁仲连“一书退敌”、功成不受的高士之风景仰不已。但《资治通鉴》对鲁仲连的事迹记载不甚详细,为更好地了解其人其事,又细读了《史记》、《战国策》、《太平御览》,始知鲁仲连不仅在破燕复齐的进程中出奇谋,立奇功,为光复祖国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当时的国际外交舞台上,也能时刻以齐国利益为重,扶危济困,仗义直言,一展齐国高士的风采。   

  鲁仲连(约前305~前245)战国时名士。亦称鲁连。今茌平人。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   

  幼时的鲁仲连在稷下学宫曾从师徐劫,专攻“势数”之学。因为他勤学善思,博闻强记,所以颇为老师喜爱。尤其是他思维敏捷,口若悬河,很小即以辩才闻名遐迩,为时人青睐。当时的齐国人都津津乐道于他十二岁驳倒田巴以及三次责难盂尝君的故事。田已是稷下学宫赫赫有名的辩士,曾“毁五帝,罪三王,訾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但十二岁的鲁仲连却以“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的例子阐明了“人应该先急后缓”的道理,告诫他“急者不救,则缓者非务”,“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提醒他国家危机四伏,形势紧急,那种为辩而辩,脱离实际的辩论是毫无意义的,“有似枭鸣”,和夜猫子叫没什么区别。最后田巴在鲁仲连强有力的驳斥下心悦诚服,不但当着徐劫的面夸鲁仲连是“飞兔骠袅”似的绝世英才,而且杜口易业,终身不复谈。   

  鲁仲连在临淄稷下学宫期间,与孟尝君田文过从甚密。《战国策》和《太平御览》里记载了他与孟尝君言语交锋的三个故事。一是在《齐策三》,鲁仲连规劝孟尝君勿逐舍人。鲁仲连先是举了在一定情况下猿猴不如鱼鳖,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不如农夫的例子,然后阐明“故物舍其皮肤白癜风名家治疗所长,亡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的道理,告诉孟尝君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用人的关键在于用其长而不用其短。自己不会用人,反而说人家无才并遗弃人家,这叫“不肖”和“拙”,并且指出了遗弃人才会树敌招祸的危害。最后,孟尝君听从了鲁仲连的劝告,没有驱逐舍人。二是在《齐策四》,鲁仲连讥讽孟尝君非好士。鲁仲连先用“雍门养椒亦,阳得子养”的例子反衬孟尝君养士的虚伪和吝啬,批评孟尝君薄士、贱士的做法,待孟尝君狡辩不是自己薄士,而是士今不如古之机,又用孟尝君厚待所有的马结果终得良马,厚待所有的妃子结果终得美女的事实,类比出“应该厚待所有的士以求贤才”的观点,提醒孟尝君应该普遍提高士的待遇,平等真诚的对待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象古士那样的贤才。三是在《太平御览卷184》,鲁仲连与孟尝君谈论“势数”之学,鲁仲连深得徐劫势数真传,不但理论上炉火纯青,而且实践上运用自如。他在跟孟尝君讲势数时,没有从理论到理论,而是深入浅出,形象直观的用“关门”这一日常行为做例子。   

  在鲁仲连的早期活动中,他是以口才超群、谈锋机警的“辩士”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但他和一般的辩士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稷下学宫中的“天口骈”田骈、“谈天衍”邹衍等人大多务虚谈玄,斗嘴诡辩,将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到尽致,而鲁仲连则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而辩,为国事而辩。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把爱国挂在嘴上,言必行,行必果,将自己的辩才直接应用到帮助田单收复失地,光复齐国的斗争实践中。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横扫齐国,半年内攻下齐七十余城,除莒和即墨两城外,齐国广大地区惨遭沦陷。五年后,即墨守将田单率军民众志成城,顽强抵抗,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并乘势以摧枯拉朽之势进行了战略大反攻,“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就在复国形势一片大好之机,距鲁仲连居住地不远的狄邑(今高青县高城镇)成了田单难啃的硬骨头。在攻打狄邑之前,鲁仲连断言田单短期内攻不下狄邑,结果鲁仲连的话不幸言中,狄邑三月不克。田单既苦恼又奇怪,就去向鲁仲连请教。鲁仲连直言相告田单,过去在即墨时是“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上下一心,同仇敌;而现在呢,随着地位、境遇的变化,田单“黄金横带”,只顾养尊处优,“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不再身先士卒,不再不怕牺牲了,所以小小狄邑就成了“拦路虎”,久攻不下。田单听了鲁仲连切中要害的分析后,恍然大悟,回去后亲临战阵,挥旗擂鼓,一举就攻克了狄城。   

  公元前260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赵王畏惧,诸侯的救兵也害怕秦兵而不敢相助,魏国救赵的将军晋鄙止兵于荡阴不再前进。在这种情况下,魏王派客将军新垣衍到邯郸,想说服平原君让赵国尊秦为帝以换取和平。鲁仲连适游赵,他通过平原君见到新垣衍,抓住其只顾个人安危的心理予以痛斥。他一面揭露了秦用强权役使士子和百姓的暴虐本质;一面表示了秦国一旦吞并天下,他宁可蹈东海而死也,也不当他们的臣民的决心。他不仅希望用大义感动新垣衍,而且表明早已有救助赵国的谋略。接着,他援引历史的实例,说明帝秦之危害;又以殷纣对待的暴行为喻,说明秦王必将同样对待投降他的诸侯,魏王也不会幸免。再用邹、鲁小国不向大国屈服的事例,激励魏国在战场上一决胜负;最后点明,一旦秦王称帝,不仅魏王不得安适,而将军你也会失去以往的宠信。一席话,使新垣衍无地自容,不再说帝秦的事情了。秦将闻之,为之退军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秦军遂退去。事后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还要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着说:被称为天下之士的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帮助别人排除忧患解决困难,如果他们收取了别人的好处,那跟商人有什么区别?我是不会那样做的。遂辞别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公元前249年,齐国派军收复被燕占据的聊城,一年多攻打不下,士卒死伤惨重。鲁仲连给燕国守将修书一封,绑在箭竿上射入城中。在信中,鲁仲连先是分析两军对峙的局势,指出齐军必胜、燕军必败,告诫燕将死守孤城是非忠、非勇、非智;又站在燕将的角度,分析归燕、降齐的不同好处;最后又用曹沫和管仲的例子,指出行小节、死小耻是不明智的做法,劝诱燕将不拘小节而成终身之名,忍受小耻而立累世之功,放弃聊城。燕将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下高士鲁仲连 ewxt0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