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cci 发表于 2016-9-5 03:51:25

书评 nrktthew


——读《写在时光夹缝里的文字(续)》有感   

     

  【天地之悠悠,有容万物共存也】   

     

  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何区别?关于这个问题,幼时想过。当时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播得特火,里面有众多神仙与妖魔大战的场景,战果最后都是神仙取胜,所谓的邪不压正也。心里也便认定天堂就是所有神仙的组合,是美好事物的一切象征,地狱是阎王妖魔鬼怪的聚居地盘,阴深得很,乃恶人之地也。那时候大人也说:学好心做好事,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见到唐三藏;反之,邪恶之人,就得下十八层地狱,受油炸鞭皮肉之苦。   

  今二十三载,不再相信妖魔鬼怪之说,也少再留意“地狱”这个词,或者说是不喜欢,早已将它遗弃在某个路途中,任由风吹雨打去。但“天堂”这个词,仍是欢喜,仍以为它还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本源,也以为天堂与天使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或者它们就是亲戚关系。其实这想法也是荒诞至极。这荒诞,更多来自意识深层面以及人心虚构更深处的高欧建筑。这等建筑,也决不是凭空捏造,它必是在某个特地时期某个特殊环境之下受某些外来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些奇异思维方式。有此思维者,不说虚不说实不说狂不说颠也不说他是痴人说梦话刘云涛。但凡世间之物,必有其生长依据,众生面前,一切平等。换句话说,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辩别的本力,无关方向。就如天下雨,雨从哪个方向先下,好像没多大关系,你要做的,就是撑把伞不至于淋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地悠悠,有容世间万物共存也。存之法有则,存之则必有法依之,相互作用力乃必然之因必然之果也。   

     

  【读有字之书,止于字;读无字之书,行于心】   

     

  人生如浩翰大海,学海无边无崖。有字之书,读得通透,一目了然,但其弊也便显露。无字之书捧在手,看不清其意分析不了其本,只能让心先行走探路。若觉此路行得通,“好,走!”若觉此路不通,吃回头草的机率也就大大增多。大多数的人,绝不会堵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死在一条路途中,他必定要想方设法寻找别的出路。而唯一能改变大多数人命运的路,便只有读书。所以成群扎堆的人,手捧有字之书,拼命地读啊读,有些人自认为读了很多,学识也很渊博,便开始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斜眼看底下的人还在做低等的学问。其实这样的人,往往最为可笑。他忽略了一点,凡是有字之书,也必定止于字。   

  有字之书好比外在的事物,没有实心护体,字的表面堆砌得再过华丽唯美,也只当是虚设;无字之书,其内在本源恰好为实心体。实心者也,必先行于心,止于步。行心谈何容易?也绝不是一两句话说想行就可以马上入戏,马上从心出发。   

  于心,想之多也只在想。意识深层面的东西,往往最另人费解,也无答案可寻。行于心,想必还未出发,经途就有多层阻碍吧。日积月累,或许是读无字之书的“快决”。   

     

  当有人真正做到:读有字之书,止于字,读无字之书,行于心时,便真正拥了属于自己心门的密码,也便不再害怕回家开不了“锁”入不得家门。   

     

  【文字?寂寞?时光?人】   

     

  亮在时间深处的寂寞,是文字表达的最佳现象。作文字之人,总是寂寞的,越耐得住寂寞,越显示文字文平的高超。当然,我这种说法,你也许会觉得过于片面。我也不去反驳。我只知道,在任何文字,任何词句的创造过程中,首先文字本身是寂寞的,连同作它的人,也变得更加寂寞。寂寞与寂寞相惜,情感与情感互相交流,这样的文字和人,两者之间,才能发光发热。   

     

  流着泪躺在烛光中的,是文字。   

  借着烛光躺在泪河里的,是寂寞。   

  亮在时间最深处的寂寞,是时光。   

  追着时光的脚步,躲在黑夜暗处,寂寞作文字的,是人。   

     

  【菩提树下一片叶】   

     

  “对境观心,本真犹存。同生共容者,烦恼与菩提之现象交织往来现象也。”邬海波老师在《写在时光夹缝里的文字(续)》里如是写道。   

  我才疏学浅,脑子愚笨,虽不能明白其深刻之意,但心中不知为何,突然想到一颗菩提树下飘落的一片叶子,那片叶随着风,轻北京那有专业治疗白癜风轻地飘扬。我的意念中,并没有看到它飘落何处。只见得它在空中飘扬的姿态,好像是向着阳光的方向,越是有光,它越是展翅。   

  是的,那片菩提叶,好像长着一对白色的羽翼,它灵性地展开纯白的双翅,努力地扇动远方。似乎那远方的落角点,也是迎着阳光的方向。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然所有能说能闻能看等等相,皆为梦幻泡影,危脆如露,生灭快如闪电,这样分析它们,好像也是无法参透的。   

  任何本真的存在,都不是罪过。真正的罪过,是错失了很多本真的东西。那些梦幻泡影的东西,也是一种本真,我以为。   

     

  【茶禅一味,“真”字在心,佛在本】   

     

  茶之归经入心、脾、肺、肾、胃等五经,其性味有温凉之分。温于胸,凉于怀,皆只在表。品茶犹如参禅,茶禅一味,清心寡欲,养气颐神。佛乃大智、大悲、大能之觉悟者。任何对宇宙人生透彻觉悟之人,皆可成佛。   

  “无所天堂逸乐之心想,亦无所地狱之嗔恨诅咒,是为真善人,真佛性。”邬海波老师在文里如是说。我以为,要做到真善人,真佛性,必须先从“真“字出发。人活于世,功名利禄转眼成空,享受了过程,便是一种美。但这种美的过程,贵在于“真”。并不是只存在于浅文字表面。   

     

  贵在于真,就要做真人,干真事,学真知,悟真理。   

  贵在于真,就要做到爱梦诗书,纯真善美。   

  贵在于真,就要从真佛的角度挖掘内心大慈大悲大智及大能等。   

     

  茶禅一味,“真”字在心,佛在本。虽然灵魂未曾达到出窍之境地,未曾流光溢彩过,但其意识深层次,能引人入返璞归真、天人合一,忘我甚至达到无我之境界。   

     

  【时光夹缝里的文字,生命力之强也】   

     

  干净毫无杂质,并不一定在天堂;污了灰染了恶性,也并不一定就在地狱。活着,只要心中有感恩之心,有慈善之念,时光夹缝里的文字,总是因了这些而产生无穷生命力。   

  “文字的思想广西白癜风医院,正如人体有灵魂附着,没有思想的文学,形同僵尸了无生趣。”邬老师文里如是提到。   

  我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评 nrktth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