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jjju 发表于 2016-9-6 13:15:06

永远不会消淡的惦念


八月最后一天的午后,老妈打来电话惊醒了午睡的朦胧。她突兀地告知我:你朱老师因病不幸于29日离世了!惊愕之余,自己顿如恍惚。因颈椎引起的偏头疼骤然剧烈,下车去开电动车的钥匙,几次都难以精准地插入锁孔……   

  老师的病自己是清楚的,他的哮喘已有多年,床边的氧气瓶一直陪伴在侧,犯起病来咳嗽流涕经久不止,那震那痛任谁睹之,都觉不忍。自打去年四月,半叶肺功能丧失,一直瘫卧在床。今年大年初五,自己循例前去看望老人,提起病情,这位历经十年文革磨难都未曾掉泪的老人不禁失声痛哭。我清楚地知道:坚强的老人不是为了病痛,他是为行走坐卧的自主自由,为了奋发作为的精力体力不在而痛心。   

  老师的一生可谓历尽坎坷,但其成就的事业也堪称开天辟地。他是陕西戏曲剧院解放后第一位的戏曲剧作家,得到马健翎、黄俊耀、袁多寿等前辈的器重和重点培养,其早期剧作《囊哉》、《女巡按》等一脱旧戏本的繁冗陈腐,给人以清新、质朴、简约的新风貌。鼎盛时期的《千古一帝》开辟了多人多面,主附线交错的主题结构,全面生动地完成了秦俑故事的戏曲舞台呈现,进京汇演声名大噪,一举夺得十一项大奖,为改革开放以来秦腔剧种的首次全国获奖。老师创作的华剧《杨贵妃》以华丽的文辞,婉约的风格表现出一段“情不知何起,情不知所归”的曼妙情境,参加陕西省首届艺术节,一举夺得金牌。   

  我与老师相识相从于八八年,彼此是对戏剧文学的执着追求而走到了一起。于我而言,他是一位慈祥亲和的引路人,一位虔敬淡泊的超脱者。老人赏识我对于戏剧文学一种纯粹的、毫无功利心的热爱。他认为:一名工作之治疗白癜风药余热衷戏曲创作的单纯爱好者是值得肯定的,只要引导正确,经过不懈努力,必将有所作为的。为此,他慷慨地赠我元曲经典《中国十大悲/喜剧集》,要求认真研读后写出心得。在他的较真下,我在十七岁生日刚过之际,写下了元杂剧《窦娥冤》的心得体会,老师阅后欣然首肯。不曾想一六年初,应兴平剧团之约,为其整理秦腔剧目《窦娥冤》,在原本前精心加撰合唱词以概括全剧,“遇殊娥眉女娇娇,孝妇身殒节义高;指天怨地胆气浩,悲歌一曲动九霄!”,后来听导演说,新版一经首演即赢得极好的效果,可谓不辱使命。今天回想,此莫非冥冥之中的暗合?   

  老师常说:编剧这事其实挺累人的,你要把这当专业好比拉长工,一辈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子的苦累就交代了;你是搞业余,把这个事不淡不黏地弄,就是一种享受,而不会成为累赘。所以我们一开始的学习就是函授的形式,每隔一段时间我去剧院老师家,汇报学习情况,聆听教诲。有了新作呈上接受老师指点,尔来已有二十余年。老师在剧院也有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许多专业学生,但他对我这个“俗家弟子”的学业一直不曾掉以轻心,亲自推荐我的剧作《古国遗梦》参加全省重点剧目研讨会,为我的个人剧集亲笔作序,介绍我加入省剧协,为我应聘兴平演艺公司兼职编剧亲笔书证介绍,确是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之责。身边的人常说:你是名家高足,得意门生。其实同门弟子风光者大有人在,我常自己解嘲:名家弟子不假,却并不得意。但今天的自己,能够在一县戏剧圈中立足,从根本上是得益于老师的言传身教,作为饭辙以外的一种爱好,我对自己的发展是满足的。   

  本来的身隔两地,使我与老师彼此常在心中惦记。对于老师的离世,我觉得却也能够想开。因为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存于脑海,惦念在心中。这份惦念肯定不会随着老师的离世而消淡。   

  遥祝老师一路走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远不会消淡的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