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化解欧债危机的出路与转机
转载自《证券时报》2011年12月10日A09版悦读。 欧债危机越演越烈,似乎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束手无策。这种状态在博弈论的解读中只有一个结果:妥协!而妥协的经济手段只能是欧盟大国“埋单”,用超额货币化解危机;欧盟小国放权,把未来的发债主导权交给欧盟大国。所以,欧洲央行必然要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向欧盟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当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无调节空间时,欧洲央行的政策工具将会首选降低利率,而非中国选择的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于是,新一轮的政策放松即将拉开序幕。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中心、两只手”:一个中心即创造就业(保增长);两只手就是一手发债券、一手发纸币。治大国如烹小鲜。现代政府带着创造就业的神圣使命走进市场,所谓宏观调控就是玩好两张“纸”:债券和纸币。经济生活中从此多了两盆“水”,小盆里是债券,大盆里是纸币。欧美有债务危机,那是因为政府不能随心所欲地发行纸币。中国没有发生债务危机,则是因为对货币发行量的增长缺乏制度化的刚性约束。在各国的宏观调控中,主流国家的经济模式逐渐趋同,或是债多了发纸币,或是纸币多了发债券。七十年代以来,每一次危机的导火线几乎都是由于某国债务链断裂。而各国化解危机的诸多方法最后也几乎都会导致货币流通总量的增长。用两盆“水”的比喻来解读经济,看似错综复杂的宏观调控就变得非常简单了:一盆儿债务多了,放在水池是负担,放进西湖是风景,放入大海是沧海一粟。 化解欧债危机的出路如果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在危机之中看到转机,看到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性机会。如果我们认同欧债危机是所谓的“二次探底”,则新一轮的政策性机会就是转机,而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国家及其居民。 在危机中看到转机,在纷争中把握政策基调的转变。如果把主要央行的行动视为新一轮全球政策性宽松的信号,转机就已经在叩门了!这意味着主流国家将共同驱动全球经济的政策性复苏,然后通过不同投资品市场的繁荣提振信心,再通过虚拟经济的繁荣和信心倍增而导致实体经济的复苏。回想2008-2009年,当中美两国政府果断决策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时,在美国,由于楼市沉疴甚重,虚拟经济的繁荣拐弯进入大宗商品市场,结果是“兵分两路”:一路是通过粮价上涨诱发了多国的“政治海啸”;一路是通过原料价格上涨延缓了全球实体经济的复苏。由此推论,如果新一轮的政策性复苏再度出现,缓解欧债危机的努力就是又一次政策性机会,从而有可能使此前被压抑的经济复苏逐渐浮出水面。 实际上,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载体,美国经济的复苏已经开始了,真实的经济状况并非是被媒体误读的危机加深。美国经济的主体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实两虚”:所谓“四实”即农业、军工、信息和生物四大产业链,都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基本上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伤害;所谓“两虚”即好莱坞和华尔街。华尔街被楼市沉疴拖入泥潭,至今仍在脱困挣扎过程中。而好莱坞依然驰骋天下,不断通过制度的优势激发从业者的创意,让全球的文化元素不断转变为好莱坞产业链的丰厚现金流。比如,中国的功夫和熊猫绝对是国产稀缺资源,而一部“功夫熊猫”电影却让好莱坞大发利市。在创新者得天下的时代,美国的创业精神和经济活力依然在引领世界经济之舟。在我看来,未来世界经济会逐渐形成新的“三国演义”,即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三足鼎立。相比之下,一旦欧洲经济在危机中走向一体化的升级,我们应更多思考的不是现在的欧债危机,而是在未来“三国演义”格局中,只有亚洲经济是一盘散沙,还没有拉开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那么,今日相对领先的经济复苏能否持续呢?这才是亚洲经济未来的危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