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 发表于 2011-12-14 06:04:57

温州创意园区迎来“盛开”时代

http://pic.66wz.com/0/01/43/57/1435767_861311.jpg  昨天上午,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开园,产业园入口,一个巨大的变形金刚在迎宾。赵用摄  温州网讯 昨日,位于市区黎明工业区、由一片“废弃”厂房改造而成的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开园,一批创意设计达人不仅使厂房旧貌换新颜,更希望在此打造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链和集聚地。据悉,这是温州开发的第六个创意产业园区了。
  文化创意产业,借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当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成为关注度极高、人气极旺的行业,各大城市都掀起了创意产业园的建设高潮。那么在行业发展相对薄弱的温州,新一轮的创意产业园建设热潮给温州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温州创意产业园又该怎样走出自己的新路?
  华丽转身
  旧厂房变“创意工厂”
  沿着市区杨府山公园门前的道路进入到“隐身”在闹市区的黎明工业区,可以看到10来幢高低错落的厂房林立依旧,不少企业的牌子还悬挂在墙壁上。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人们感受到的已不是工业区的嘈杂,而是充满着文化味儿: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咖啡香;耳边响着若有若无的轻柔音乐;眼前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塑、画作和工艺品。
  “我们所在的创意产业园创意楼,5个月前还是一幢被‘废弃’的工业厂房。”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的发起者之一、浙江奥美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勇伟告诉记者。
  今年7月,由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浙江奥美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获市经信委批复,开始在黎明工业区正式动工。根据规划,整个创意产业园建设面积将达到5万平方米,分几期开发和改造,预计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
  菜菜头动漫工作室是首批入驻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的企业,企业老总刘春说:“此前像我们这些创意设计人都是打游击战,身居民房埋头苦画,如今进入到这样一个大的平台,身边聚集了品牌企划、影视动漫、创意设计公司以及各类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使得我们有机会进行产业链上的合作,可以开拓发展空间。”
  把握时机
  创意产业园快速崛起
  通过文化创意聚集区来整合资源、打造产业链,实现产学研一体、产供销一条龙,推动“温州智造”快速发展,这是马勇伟、刘春这样的本土创意设计人的梦想,更是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借助“退二进三”政策,逐层启动扬帆起航,打造了多个产业集聚区。如原温州冶金厂部分闲置厂房内诞生的“学院路7号LOFT”,通过引进、整合外地和本土的文化创意资源,逐步形成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链。2008年4月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落户温州大学瓯江学院,34家创意工作室先后入驻。2009年4月,瓯江学院再度挂牌市设计创意中心,目前已为几百家温州中小企业提供了设计服务。同时期开发的还有位于市区车站大道和江滨路交界处的温州创意软件园、瓯海区南塘大道沿线文化创意产业园、瓯海区与浙江大学合作打造的包装行业创新服务中心等。
  “这些陆续诞生的创意产业园区在城区内外均匀分布,使得温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从点向面,从局部到大众普及,形成经济模式的聚合效应。”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表示。
  不久前,我市启动了“1030”文化产业工程,即创办10个文化产业园区,扶持30家文化骨干企业,并力促一两家文化企业上市。在这项工程中,温州报业文化创意园、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文化创意园、泰顺影视城、永嘉瓯瓷产业园等将相继崛起,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真正做到“优二兴三”。
  破除瓶颈
  政策与人才是关键
  陈亮的广告公司位于市区一个创意产业园内,入园两年来,他一方面享受到了资源整合、互动合作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也为贷款难、融资难,以及迟迟难以兑现的房租补贴、水电优惠而苦恼。
  近年来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反映,首先是缺乏政策引导,各个园区享受的政策经常因时因人而变,缺乏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和企业的长期建设和发展;其次是缺乏良好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温州过高的房价严重制约了创意人才的引进;此外还缺乏更加包容性的文化氛围。
  马勇伟希望,有关部门能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吸引人才、融资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便于风险投资进入。园区在自身发展中必须把温州已有的传统产业优势、人才优势与地域环境优势有机结合,以创作、创造、创新、创业为根本手段,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公众提供更多文化体验。
  洪振宁建议,要加快培养和引进创意人才,形成城市创意阶层;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对创意产业实行政策倾斜;促进大学与城市互动和文化交融,建立产学研服等合作创新集群,构建真正有温州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创意集聚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州创意园区迎来“盛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