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水入疆与大西线,造福大西北的同时也要依据现实问题
面对最近热议的西部调水问题,和很多朋友茶余饭后交流了一些想法,也从朋友那里得知,藏水入疆和大西线方案目前似乎还有很多支持者。所以,耐不住性子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个人想法。
由于曾经在西北、青藏地区进行过勘探工作,所以对那边的环境有个一知半解。据了解,藏水入疆应该是王光谦院士在6年前提出的“旧方案”,既然已经6年了,是否已经从时间上判定了方案的合理性不高?那么为什么还要拿出来继续吸引大众注意?意图何在?
抛开这些与方案本身无关的问题,仅从藏水入疆本身来说,自流派的观点似乎也过去牵强!藏水入疆,依靠全程水位逐渐降低,全程自流,说是施工海拔低于2500米,便可以可以避免大量扬水、超级水库、超长隧洞以及高原施工等问题,基本可以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实现从青藏高原南部各大水系取水,自流调入我国西北地区。支持藏水入疆的“自流派”还声称:其线路可以避免破坏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
但是!对于这个藏水入疆全程靠明渠自流的方案,它的技术可行性,本人表示怀疑。如果从雅鲁藏布江沿青藏铁路以明渠引水实现藏水入疆,那么平均海拔则在4000米以上,而雅鲁藏布江的水只有两三千米高的水位,水如何上去呢?如何“过了唐古拉山”呢?超级水库实在是不敢想象,大规模提水又不经济,藏水入疆哪里可行?怎么可行?
面对业界内的诸多质疑,网上还是会有一些秀给人民看的不太负责任的文章在陆续刊登,在下实在不知道藏水入疆冷饭再炒,这是剑指何处?要干什么呢?
此外,除了王光谦院士的藏水入疆方案,还有呼声极高的大西线方案,也是令人一头雾水!据说,隧洞院士王梦恕还于17年初,提交了一份关于大西线方案的《建议》,而这份《建议》的资料由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供。
资料在手,通过对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充分的了解,我们本来是期待着大西线能够给出比藏水入疆更加明确、有合理性的解决方案……但是,结果却有些差强人意!隧洞的工程量和潜在问题,与藏水入疆相比,似乎少了一些,但是仍旧不具备高度的可操作性!
个人认为,无论是大西线还是藏水入疆,对于西部调水的问题只是空喊口号!
希望业界的有识之士,可以拿出比藏水入疆等更好的,更合理的方案出来,也不枉费这么多年来大家对此事的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