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辰: 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可持续
作者: 孟凡辰 时间: 2011年03月30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作为游说公司加大在亚太地区投资的人,孟博士对中国经济前景非常乐观,与现在流行的唱衰中国的论调完全不同。以下为《财富》(中文版)编辑周展宏与孟凡辰先生的对话节选:
财富中文网问:您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可持续吗?它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孟凡辰答: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独特的、能够稳定增长、同时可以保持可持续性的经济模式。
通过我在国内10年,和西欧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我认为,中国这种政府掌控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模式无论与亚洲各国相比,还是与欧美——尤其是和英国、美国相比,是有一定优势的;在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金融体系被国家作为低社会成本公共服务来加以利用,使得这种优势越发明显。
其次,中国目前这种“机械”重复并简单放大规模的经济模式,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需要突破过低效益的制约。
问:对于您的核心观点,您看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即:对于西方国家来讲,政府的钱不多,包括亚洲其他国家的政府也没有像中国政府这么有钱,因此您认为中国政府目前以投资拉动是一个可持续性的经济模式。
答:没错。首先,中国过去经济的稳定发展,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回顾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波动,主要有3次,但3次都是外部因素造成的。第一次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柏林墙倒塌事件引起的波动。那时,国内主流经济专家因一知半解只是片面模仿西方模式,尝试用市场机制来主导信贷,导致广义货币发行过多,引起公众所无法承受的通货膨胀。但总体上看,波动主要还是由于外部冲击造成的;第二次是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中国政府应对得非常从容不迫,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对自己发展模式掌控的展示;第三次是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的应对就GDP而言相当成功,可惜也有了如同89年的通货膨胀后果,当然在国际上也遭受了贸易保护,被一些发达国家“大占便宜”。
其次,从增长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对经济管控的模式。
中国政府调节中国经济整体的增长有两个杠杆:不断直接地在基础设施上进行投资保证8%以上GDP增长,间接地通过对金融体系进行的管控,调控市场主导的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中国政府对金融体系管控,其实质是对占GDP总量40-50%的国民储蓄的垄断,以实现对私营经济这部分的调控。当然更为核心的是第一个杠杆——政府的投资。很多人总是说中国政府投资过高,我现在担心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也会有这种判断,因为对于这个观点,我完全不认同。
我目前主要负责亚洲地区的工作,因此也对亚洲地区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印度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占GDP总量的35%左右,中国政府在40%到45%之间。而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它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厂、公共设施、公共交通等严重匮乏,一直被公认是对印度经济增长最大的制约。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人均GDP是比较低的,大约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5到1/10;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进行赶超,靠消费来刺激经济是不可能的,还是要依赖投资来发展经济。
西方发达国家是没有任何中国这种既定模式的发展经验的,对比印度中国这种特殊的模式和发展现状,投资30%显然不足;但45%究竟是多还是少,只有中国自己才会知道,可能比较合理的应该在40%左右的。
而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模式需要用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来描述。
一面是国有经济,也就是国家对于经济的管控。国有企业和国家政府的开支、国家政府主导的投资以及出口,这三个要素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达到40%到50%,这一部分,无论你认为它是垄断,抑或低效,它都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非常核心的保障;
另一面则为完全由市场主导的民营经济。中国这一部分开放的市场,正是全球竞争最残酷的地方,它以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运作,追求低成本,追求效率。这里面的企业不断死死活活,很多跨国企业都不一定能竞争过本地企业;最近芭比和百安居退出中国市场就是例证,其实类似的兵败中国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现在跟80年代初,或者跟北朝鲜现在的情况相比,生产是非常高效的,商店里的货架既丰富多彩又价廉物美。
因此,我认为看中国经济,必须理解中国这两个不同的相辅相成的面:一面是稳定可持续,另一面是完全市场化,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采访助理:谭艳蕾
如果能给大家带来好处也不错。
static/image/common/sigline.gif
减肥药品http://pigproxy.cn 好贴,值得收藏,大家都顶 我也来看了,很不错,收藏了
static/image/common/sigline.gif
网盘也能赚钱。yunfile网赚网盘注册最低50G,下载无独立IP限制,最高150元/1000次下载,20元即可提现,现注册送8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