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再签核能大单 全球核能投资机遇待起飞
6月13日,中核与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在上合组织峰会前夕,签署了两国之间的又一核能大单。这是迄今为止中俄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合同总额超200亿元,总造价超千亿元。根据合同约定,中俄将在田湾和徐大堡厂址合作建设4台VVER-1200型三代核电机组,此外,双方将在中国示范快堆项目中开展设备供货和技术服务合作。核能项目方面,中外合作和投资不仅在中国有落地,由中方承建、投资的海外项目也逐步扩大。而就在上周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受邀参加于伦敦举行的“全球核能投资峰会”,会上,参会专家、企业界与政府相关人士就核能投资的金融、商业模式进行全方位讨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在会上表示,中广核于英国建设的欣克利角项目进展顺利。“我相信,在欣克利角核电站建设结束之后,还会有第二座、第三座核电站,让英国有更充足的电力供应,我也希望中国的装备和技术能更多地向全球出口,为人类建设更多核电站。”他说。面对未来,除了在中国拥有更多核电站建设潜力以外,全球范围内的核能投资或将慢慢回暖。投资关键:项目管理
会议主办方之一——海核能源公司首席科学家杨汉新表示,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核能发展的重要瓶颈,来自成本。他认为,尽管传统观点支持以规模降低成本的惯例在核电方面并不奏效,原因在于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大的投资和更复杂的工程,极易拖延工期并追加投资,不利于控制整体成本。“像在中国泰山的项目,就要比芬兰和法国的项目成本低,根本原因在于更好的项目管理,”杨汉新说,“因此,中国参与欣克利角项目将非常有利于该项目节约成本。”中广核英国首席运营官Robert Davies表示,英方从和中广核的合作中借鉴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帮助欣克利角项目顺利进行,尤其是在工业和建设方面,中国经验对于整体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他说,项目设计方面,一旦确定设计就不能更改,之后,使用有经验的EPC承包商和供应链。第三,就是构建多个单元。“我们的研究表明,构建6个单元的话,1号和6号的成本差距是60%;而三个单元的话,1和3号单元的成本差距仅为22%。”
中国核能前景大
中国在过去几年放缓了对核电站建设的批准,一方面是中国的核能目前存在20%左右的富余产能,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目前允许建设的核电站中,只允许使用第三代核电技术。以中俄签订的合同为例,双方将合作建设田湾7、8号机组及徐大堡3、4号机组, 采用俄罗斯设计的VVER-1200/V491型反应堆装置,合同总价36.20亿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与俄方签订的核电协议,并未开辟新址新建核电站,而是选择了已经规划并投运的电站扩建;另一方面,采用的VVER-1200技术,是俄方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这样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在确保在核能市场前景相对广泛的地区进行扩建,避免新建核电站产能过剩的尴尬;另一方面,保证了第三代核电技术路线的统一,同时可以通过市场取得俄方更为先进的快堆技术。在拥有诸多限制下的中国核能市场,核电等低碳清洁能源想要替代煤炭、石油的位置,只有在能源需求低速增长的时期才能办得到。“大前提是,中国对于污染排放控制,特别是空气污染排放的控制政策,是非常严格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想要提升清洁能源的比重,必须要减少煤炭的用量。”然而,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核电发电量占比只有3%左右,煤炭则占据超过60%。同时,因基数较小,即便开足马力建设,实现同比10%以上的核电扩张,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变化也可能仅有1%,而当能源需求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核电等新能源完全无法满足需求。2017年开始,中国政府限制煤炭、煤电产能建设,并且在数次环保政策中开始推广“煤改气”、“煤改电”,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正在下降,于是,这也给了如核能等清洁能源以增长的空间。作为有核国家中核电占比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未来在核电方面拥有广泛前景,同时,技术和装备还可以大规模出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