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产业链上游企业获利好
本帖最后由 十三少 于 2011-12-28 02:28 编辑业内人士认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将利好中国石油、中海油等上游企业,但中下游的城市燃气公司、工业用气企业的成本可能有所上升,是否利好管输企业取决于管输费是否调整。此次试点门站价的上调幅度低于预期,但未来随着试点的扩大以及各省份门站价格上调幅度不一,上市公司受到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上游企业受益明显
天然气产业链可自上而下分为勘探生产、长输管道、下游应用三个部分,涉及价格主要包括出厂价、管输价和城市输配价。目前我国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国家指导价,跨省输送费用也由国家统一制定,城市输配价格由省一级价格主管部门管理。
目前,中石油上游的天然气业务规模最大。目前供给广东、广西的天然气主要通过西二线输送,到达广东的门站成本至少在3.2元/立方米以上。按目前确定的2.74元/立方米的广东门站价格计算,中石油每输一立方米气到广东将亏损0.5元左右。
“此次价改将缓解公司天然气业务的亏损压力,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进口天然气的积极性。”中石油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减亏幅度还需相关部门进一步核算。
该人士表示,输往广东的天然气包括国产气和进口气。目前中石油进口气亏损较多。改革后,按照门站价倒推,国产气的价格会相应提高,进口气的亏损幅度也会相应降低,总体上有利于公司减少亏损。
上调幅度低于预期
华南地区的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前业内对天然气门站价格涨价已有预期,但发改委此次公布的广东、广西两地门站价格的上调幅度低于预期。
对于经营天然气销售业务的城市燃气公司而言,天然气门站价格上涨意味着买入成本提高。不过,一家燃气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未来如果再度上调,相关部门应会考虑企业的成本负担和合理利润率。在广东、广西涉及燃气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广州控股。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虽然改革后的价格形成机制目前在试点地区不会引起天然气价格明显波动,但如果推广到全国,西气东输沿线城市原有的价格优势会被颠覆,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比较明显。
天然气价格上涨后,处于产业链最下游的工业用气企业的生产成本将相应增加,涉及“气头”类化工和天然气发电的上市公司将受到影响。对于天然气管网建设运营公司而言,价格改革是否构成利好的关键在于管输费率是否相应调整。业内人士认为,天然气涨价往往是系统性的,因此管输价格存在较大上涨预期,相关上市公司有中国石油和陕天然气等。(中国证券报)
我国在广东广西试点天然气价格改革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
通知指出,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近期,选择在广东、广西开展改革试点,主要是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积累经验。
通知明确了改革试点的总体思路:一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选取计价基准点和可替代能源品种,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二是以计价基准点价格为基础,综合考虑天然气主体流向和管输费用,确定各省(区、市)天然气门站价格。三是对天然气门站价格实行动态调整,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过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调整。四是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通知规定,天然气门站及以上价格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管理,门站价格不再分类,实行政府指导价,供需双方可在不超过最高门站价格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门站价格以下销售价格由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管理,地方可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并对机制进行听证。门站价格管理适用于国产陆上和进口管道天然气,进入长输管道混合输送并一起销售的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执行统一门站价格。
按照试点的改革机制,广东、广西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分别为每千立方米2740元和2570元,仅高于目前广东进口的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大幅低于目前广东其他气源价格及广西使用的国产液化天然气价格。因此,改革试点总体上不会推高两省(区)天然气价格水平。
通知指出,考虑到两省区用户对新机制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和消化的过程,在其他省份天然气价格改革到位前,广东、广西门站价格不再作调整。
通知要求,广东、广西两省(区)价格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要规范省内天然气管道和城市配气价格管理,严格控制天然气管网加价,降低偏高的配气价格;要积极探索阶梯气价政策,研究对低收入群体实行相对较低价格的办法,降低改革对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响。天然气生产企业要加强生产和调运,做好供需衔接,保障市场供应。(发改委网站)来源中国资本证劵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