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 发表于 2011-12-30 10:14:07

沉重的代价——苍南再生棉加工业之痛

       核心提示:2003年曾被命名为“温州市生态示范镇”的望里镇(现为钱库镇所辖办事处),后因再生棉产业的发展,环境受到破坏,2009年8月在温州市复查时,被摘掉了这个“光荣的匾牌”……

http://pic.66wz.com/0/01/44/77/1447721_957382.jpg
工人在笼罩棉尘的车间内工作。(苏巧将 林洁 摄影报道)(查看高清图集)http://pic.66wz.com/0/01/44/77/1447722_760312.jpg
日复一日,飞出的白色棉絮将窗户弄成北国冬日景色。(苏巧将 林洁 摄影报道)(查看高清图集)http://pic.66wz.com/0/01/44/77/1447720_274239.jpg在望里办事处一主河道内,河面布满棉尘。(苏巧将 林洁 摄影报道)(查看高清图集)   厂房的楼梯和邻近的道路被铺上了或红或白的“地毯”、宽敞的河面被蒙上了五颜六色的“轻纱”、一大片绿树披了各种怪异的“棉衣”……在苍南县宜山、钱库等5个乡镇,分布着3000多家从事再生棉加工的企业,每年为当地创造数十亿的产值,但也严重污染着环境,使这里的生态日趋恶化。
  苍南县的宜山、钱库一带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土法纺织的传统,在改革开放中,加工再生棉成为该地发展经济、创业致富的新门道。1999年开始大规模引入气流纺机。由于该产业投入少、技术门槛低、市场需求广泛,加上缺乏监管和必要的审批,简陋的家庭式棉纺厂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周边小镇涌现。
  经过十几年的顽强打拼,苍南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再生棉回收和加工基地。全国95%以上的纺织工业布角料汇集到这里,经褪色、再生加工,变成五颜六色的新棉絮和规格不同的纱线团,再加工成宠物玩具、纱绳、洁具、工业用布等销往世界各地。如今以宜山为中心的纺织业块状产业群,其年总产值达到近90亿元的规模,已经成为苍南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成为该县二十余万农民及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来源。起步较早的望里(现为钱库镇所辖办事处)、宜山等镇,有90%以上的农业和非农业人员从事纺织业,密密麻麻的工厂慢慢“蚕食”生活住宅区。
  在苍南各再生棉加工点,大都是擅自搭建的简易棚屋,多为“三无”企业,生产设施简陋,毫无防尘集尘环保措施,大部分作坊业主用编织袋或布袋子作简单收尘,有些则直接利用排风扇将棉尘粉末排出厂外。致使邻近的山坡、田野、河流、道路铺满了棉絮,特别是那血红色的棉絮,让人看了毛骨悚然。而在加工车间里,飞舞的棉尘则钻入工人的口、鼻、眼、耳和附着在肌肤上,损害着身体健康。2003年曾被命名为“温州市生态示范镇”的望里镇(现为钱库镇所辖办事处),后因再生棉产业的发展,环境受到破坏,2009年8月在温州市复查时,被摘掉了这个“光荣的匾牌”。
  由于空气中到处飘浮着肉眼可见的棉尘,不少当地居民出门时不得不戴上口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样的空气,特别是每年夏天南风一刮,满天都是棉尘。以前,纱窗一年才洗一次,现在一个星期不洗,纱窗的窟窿就会被全部堵死。近几年,村里好多人实在无法忍受,已经有十多户人家搬走了。”家住望里罗厝村的苏先生说,随着污染逐步加剧,村里越来越多人出现了肺部、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面对当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2008年开始,苍南县经贸局将再生棉纺列入限制发展行业,并拟定了《苍南县再生纺织行业整治方案》,但是收效甚微,污染依旧。
  “现在,大家都在赚钱,要发展,肯定要有一定的牺牲!难道要我们退回手工传统纺织的状态?那经济还怎么发展?”面对望里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已在望里做了7年棉纱生意的林守成说。
  一边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一边是逐步加剧的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环境成了当地人两难的抉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沉重的代价——苍南再生棉加工业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