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养殖新模式
核心提示:在洞头县,一位叫陈坤东的“渔民管家”成立了一家养殖合作社,带领一帮渔民养殖了200亩刺参,正尝试着能让市民体验海上抓刺参的生活。编者按:为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推动一线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日前,温州网《草根播报》栏目邀请网友与记者一起,组建“新闻助农团”,深入乡间田头采访报道。并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农村特色产业,为农民吆喝农产品。第四站走进洞头县东屏街道。
帮忙主题:刺参体验
地点:洞头县东屏街道
时间:2011年12月28日
参与人员:记者:周少艾 应忠彭 实习记者:张湉 洞头新闻网记者:苏娅 燕燕
http://pic.66wz.com/0/01/44/74/1447484_102571.jpg渔民正在养殖作业。(查看高清图集)http://pic.66wz.com/0/01/44/74/1447485_781612.jpg刺参长成。(查看高清图集) 高清图集:洞头东屏海之星刺参养殖基地
到海边捕鱼,亲手做起来吃,也许有不少人体验过。如果是到海边去抓刺参,亲自加工起来吃,也许就是另一番体验。在洞头县,一位叫陈坤东的“渔民管家”成立了一家养殖合作社,带领一帮渔民养殖了200亩刺参,正尝试着能让市民体验海上抓刺参的生活。12月28日,“《草根播报》新闻助农团”一行来到洞头县东屏街道,探访陈坤东的养殖基地。
12月28日,车行在蜿蜒的洞头环岛公路,窗外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靠近岸边的水域上,不时有海鸟飞过,渔民正在忙碌地进行养殖作业。就在不久前,洞头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旅游的牌子让这里的传统养殖业也得了提升和改变。
“2009年开始,我们引进了北方的刺参,在海上进行养殖,第一年收成就不错。”陈坤东说,他的父辈都是传统的渔民,他自己在外打拼多年后也回老家“重操旧业”,不过不是传统的羊栖菜、海苔,而是刺参。刺参是海参中最顶级的品种,以往市场上吃得比较多的来自北方,不过这些年来,在南方的一些水域也有不少渔民开始养殖,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陈坤东说,2009年开始带领渔民做刺参养殖,并成立温州海之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下设洞头县兴欣参贝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提供苗种、技术,公司推广产品,扩展市场营销,渔民只管养殖。”陈坤东说,他们养殖刺参使用的诱饵是食用的海带,而且养殖水域无污染,加工过程也不使用添加剂,因此养殖、生产的刺参非常受欢迎。
目前养殖规模已经有200亩,参与养殖的渔民有40多人。“不过,我还是希望探索新的模式,让更多人能体验到刺参的养殖、捕捞、加工过程。”陈坤东说,目前,他正打算以会员制的模式,让更多人来洞头体验刺参。会员只要在洞头刺参养殖期间代养认购刺参10个吊笼,缴纳6800元的年费,一年后这10个吊笼的刺参就都归客户所有,这样客户一年后可以收成13斤的刺参成品,而市场上13斤同等刺参的价格至少要1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认购认养,市民可以参与到刺参养殖的过程,平时刺参由农民负责养殖、管理,到收成的时候,市民可以来体验、观察。”12月28日,记者随同陈坤东坐船来到一片广袤的近海区域,海面上浮现出一个个吊笼,刺参就养殖在吊笼里面。“现在刚刚养了不多久,每年10月份放下去养殖,第二年6月底,就可以收成了。”
“等到收成的时候,市民就可以来体验抓刺参了,也可以全程参与我们的加工过程。”陈坤东说,实行会员制以后,还将每年组织会员,免费到洞头海上旅游活动,在整个活动期间,为会员搭建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让市民体验式地参与到现代渔夫的生活中,也让市民在家门口品尝到生态的刺参。
(温州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