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1影市遭遇最强寒冬 2012年依赖续集救场
http://www.franceq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1/06/QWF9004201201062115451.jpg《黑夜传说4:觉醒》中女主角一成不变的造型
http://www.franceq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1/06/QWF9004201201062115452.jpg
《神奇蜘蛛侠》中主人公的新造型,之前三部由同一人扮演,这次终于换了人
2012年已经到来,好莱坞新一年的放映计划启动,美国几大电影公司的重磅电影初露真容,不乏令全球影迷翘首期盼的系列大片。 记者发现,在已经确定的16部系列电影中,《暮光之城4:破晓(下)》、《黑夜传说4》、《冰河世纪4》等6部电影已经拍到了第四代,好莱坞电影开始“奔四”。
记者发现,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北美影市的观众越来越少,2011年更是迎来了17年来最“冷”的冬天,陷入了危机。而恰好在这个时候,众多系列电影取得了令人眼热的票房成绩,于是各种续集或前传纷纷上马,似乎成为好莱坞电影大鳄们的救命稻草。
发现
爱出“系列” “四代”影片近四成
在已经公布的2012年放映计划中,记者发现今年的大银幕上活跃着不少中国观众的“老朋友”——多达16部。难怪美国知名媒体《华盛顿邮报》提起2012年的电影时,也感叹“好莱坞真的爱上了系列电影”。
这16部系列影片中,竟有6部系列电影已经拍到了第四代,占了37%,其中包括《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黑夜传说4:觉醒》、《暮光之城4:破晓(下)》以及《美国派4》,还有两部打着前传旗号的第四代影片,《指环王》前传——《霍比特人》和《神奇蜘蛛侠》。
其余电影中,二代影片有3部,三代有2部,五代有1部,六代有1部,九代有1部,甚至还有一个《007》的“第二十三代传人”——《007:天幕坠落》。
而漫威影业出品的《复仇者联盟》尽管是首次问世,但该片仍以雷神、绿巨人、钢铁侠等为主角,这些超级英雄均被搬上过大银幕,这次在演员不变的前提下,联手抵抗更为强大的敌人,绝对算是系列电影。
(详见表1)
“幻想”成风 动作英雄是主角
在16部系列电影中,幻想题材(科幻、魔幻、奇幻)的影片多达11部。观众不仅可以再见超人、金刚狼、蜘蛛侠、蝙蝠侠以及隶属于“复仇者联盟”的多位超级英雄,还能与《黑衣人》中威尔·史密斯主演的超级特工、《生化危机》中的僵尸克星爱丽丝以及吸血鬼爱德华等偶像级电影人物再度亲密接触。
不难看出,2012年“英雄辈出”,除上述人物,还有“长生不老”的詹姆斯·邦德和史泰龙等主演的暴力大块头雇佣军团排队“候场”,主打动作的电影多达13部。
表1
2012年将上映的系列电影
片名 上映日期
《黑夜传说4:觉醒》 1月20日
《诸神之战2》 3月30日
《美国派4:美国重逢》 4月6日
《复仇者联盟》 5月4日
《黑衣人3》 5月25日
《马达加斯加3》 6月8日
《神奇蜘蛛侠》(第四代) 7月3日
《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 7月13日
《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 7月20日
(第九代)
《敢死队2》 8月17日
《生化危机:惩罚》 9月14日
(第五代)
《007:天幕坠落》 10月26日
(第二十三代)
《暮光之城4:破晓(下)》 11月16日
《霍比特人》(第四代) 12月24日
新《超人》(第六代) (未定)
《金刚狼2》 (未定)
表2:2011北美票房年度前10 (单位:亿美元)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3.8
《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3.5
《暮光之城4-破晓(上)》2.7
《宿醉2》 2.5
《加勒比海盗惊涛骇浪》2.4
《速度与激情5》2.0
《汽车总动员2》1.9
《雷神》1.8
《猩球崛起》1.77
《美国队长》1.76
票房
“续集”大卖 2011北美票房榜占前七
2011年,好莱坞电影公司在打造全新题材的影片上几乎没取得什么收获,大部分票房成绩糟糕,而据美国票房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显示,北美票房年度前10中有8部是有“前科”的电影,而前7名更被大片续集所包揽。
2011年票房最高的是《哈利·波特》的系列完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北美本土票房高达3.81亿美元,全球累计票房为13.3亿美元,也是2011年全球票房冠军。紧随其后的也都是屡屡获得全球大卖的系列电影。(详见表2)
系列电影的票房如此可观,难怪好莱坞电影大鳄们要不停地制作续集或前传。但不少电影人认为,北美电影市场日渐衰落,制作续集实属无奈——赚不赚钱另说,风险肯定最小,至少在宣发上可以省不少力气。
解析
影院“遇冷” 17年来观众最少
北美影市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电影的最大市场,然而2011年北美影市却遭遇了“最强寒流”,仅售出12.8亿张票,创下1995年以来年最低观影人数纪录。因此,电影院缺乏吸引力被美国媒体调侃成“肉毒杆菌都无法阻止的衰老”,这也给好莱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票房压力。
尽管《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等系列电影的票房令人咋舌,且美国全年票房仍居世界首位,高达100.2亿美元,但这些仍然不能掩饰他们2011年的失败。迪士尼影业的《火星救母记》制作成本高达1.5亿美元,但是北美票房收入仅为3900万美元,《王者之剑》也仅收回了9000万美元制作成本的一半,新构思的影片频频失利。
凤凰影业主席和CEO 麦克·麦达沃伊的看法具有总结性:“现在真正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把看某部电影当成一种任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我要去电影院看《哈利·波特》、看《暮光之城》;而不是说:今晚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就是翻拍和续集的优势。”
麦克·麦达沃伊认为,观众对系列电影更熟悉,好比对一个知名品牌有信任感,如果觉得不错,那么当他知道有续集时就想看。“像2011年的《暮光之城4:破晓(上)》,很多观众就是冲着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婚礼去的,意识里想的是‘我必须看到这场婚礼’。”
发行“过气”
拍系列只能得意一时
2011年,北美地区电影院观影人次的急剧下降,在专家看来,并不是周期性的低潮,而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好莱坞电影传统发行模式呈现颓势带来的必然结果。
沃格尔投资公司总裁、《娱乐产业经济:金融分析指导》的作者哈洛德·沃格尔认为:“好莱坞电影公司几年前就对越来越多样的观影方式(如电脑、手机等)深感无力,电影院吸引力变小,电影变成了一种很难回本的买卖。”这也是电影公司制作续集,采用3D等高成本特效技术的原因——他们当然想尽可能地吸引观众。
“表面看这好像有些用,但是当计算利润时你会发现,现在与40年前甚至50年前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仍然未能突破8%到10%的税前利润,而这种情况还将持续很久,这个比例甚至还会越来越低。”哈洛德·沃格尔说。
对于电影制作公司的利润,《好莱坞经济学》的作者爱德华·爱普斯坦向记者解释道,以前电视、DVD、录像带等都能为电影制作公司带来收入,但是近年来音像行业逐渐衰败甚至死亡,让电影公司的收入大为缩水。“音像店倒闭并不会给《蜘蛛侠》这样有市场的影片带来什么影响,但是对于《英国间谍》这样的小成本影片的影响却极大。这些影片在影院抢不过大片,网络发行的成本太高,随着音像业的没落,几乎失去了生存空间。”
不过爱德华·爱普斯坦认为,电影公司生产的每一部电影不可能都是大片,而且成本越高风险越大,尽管系列电影有市场,但高投入的票房风险仍然不小。“观众对相同的人物总有腻烦的一天,所以拍系列电影也只是权宜之计。”他说。本版文/记者 张婷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