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故事:作曲家许舒亚的音乐生活
壬午新春到来之际,法华文化界的20余位名彦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邀请,出席首度在爱丽舍宫总统府举行的中国新春招待会,旅法中国作曲家许舒亚欣然应邀赴约。甫届不惑之年的许舒亚,是近年来活跃在欧洲音乐界的中国作曲家。其音乐生涯里程碑般的作品——现代浪漫芭蕾舞剧《马可•波罗的眼泪》自前年9月世界首演至今,已先后在曼谷、北京、上海、汉城、日本等以及巴黎、列日等亚洲和欧洲城市巡演,观众反应颇为热烈,《纽约时报》音乐评论家科塞尔格芙认为:“作曲家的音乐给观众的巨大震撼甚至超过了舞剧本身”;法国《世界报》评述:“中国作曲家许舒亚创作的富于强烈对比的音乐,给舞剧《马可•波罗的眼泪》竖立起一道幻想、幻觉的丛林风景线”;法国《费加罗报》、《解放报》、《舞者杂志》、日本《读卖新闻》等也都肯定了舞剧在音乐写作上的成功。
许舒亚同音乐的缘分最初是从13岁学习大提琴开始的。17岁那年,他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中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和丁善德。1988年,许舒亚来巴黎深造。学有所成之后,许舒亚定居法国,专事音乐创作。
1991年,许舒亚写就的室内乐作品《秋天的陨落》令其在法国和欧洲音乐界崭露头角。同年,他作为唯一入选的亚洲音乐家,在巴黎蓬皮杜现代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全球音乐作品征稿活动上,在230多位各国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顿时为人注目。
之后,许舒亚乐思泉涌,一发不可收拾:1992年,他的《夕阳、水晶》荣获法国贝藏松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第一大奖;次年,其电子乐作品《太一第2号》分别在法国第21届布尔热国际电子音乐作曲大赛和意大利第15届吕齐•卢索罗国际电子音乐大赛上获大奖后,不仅在欧美国家逾百场音乐会上演奏,而且法意两国还都出版了专题唱片;而后,其作品《散》、《草原晨曦》、《虚实》、《涅磐》等接二连三获得成功。
如今,许舒亚的作品已被世界众多的知名音乐节,如德国科隆广播音乐节、明斯特新音乐节、斯图加特现代音乐节、巴黎秋季艺术节、贝藏松音乐节、法国广播电台音乐节、布鲁塞尔音乐艺术节、威尼斯音乐双年节、维也纳现代音乐节、阿姆斯特丹音乐节、蒙特利尔音乐节、香港现代音乐节、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等指定为特别曲目。在国际音乐活动中频频亮相的同时,许舒亚还越来越将发展朝向中国,他一方面常常应邀回国讲学,另一方面不断同国内影视界合作。新近,他还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多媒体电子音乐中心”签约,全面负责中心同欧洲的合作事宜。
作曲家许舒亚在生活中除了自己的音乐作品,还有一位贤惠的“音乐”夫人,他的太座邢如凤是巴黎歌剧院的歌唱演员。许舒亚总是不无得意地对人说起爱妻:“她的声音很特别,这样音质的女高音并不多见”。这对音乐知己在事业上携手共进,在生活中但将全部爱心倾注在3岁的儿子身上。天伦之乐每每给许舒亚带来新的写作灵感。
许舒亚透露,他写给女高音和乐队的《拉姆之魂》(“拉姆”:藏语,意为“女神”、“仙女”)不日将脱稿,计划下个月在汉城举行的亚洲作曲家联盟音乐节上首演。另一部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为原型、用多媒体形式写成的大型芭蕾舞剧《路》(暂名),亦预定于200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法国同时与观众见面。
精英人在天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