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 发表于 2011-7-15 15:01:54

谈谈这个金融的世界

“多亏这两位牛人发现了异象,让我们后续几十年都有饭吃。”
                                             ----《Asset Pricing》
。。。
。。

掐指算来,这已经是修习金融第五个年头了,课程也从本科学到了博士,的确对于整个金融的概念有了较为独到、深入的理解,但不得不承认,这课程确实是越上越索然无趣。今天和陈老师兄谈及这一点,他也表示理解和无奈,眼瞅着文档反正是写不完了,借木匠师兄的话说,多表表态吧:学者本来就不是靠皇粮养活用来忽悠别人的丐人。
按惯例,咱财大这个银行与国际金融专业本来就不是为读博而开设的,甚至读硕都是稍有勉强。各中原因自然不用我来解释,知识结构使然。莫不是凭借实验室的程序员经验,确确实实在一线金工实务干过两年,更是花气力在南安研修过一年计量,还真没这个胆量敢直面惨淡的模型公式。不过也落下了认死理的病根。
其实金融实务出身的都有这毛病,数据事实就是一切。想当年哥就是一管数据库软件和硬件维修的小小弟,数以兆记的高频低频一起虐(我被虐),这个硬件坏那个软件坏,天天看着看着,反倒有感情了。数据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要找对路脾气。你要搞模型,不是不可以,得先要问数据答不答应,尤其是最为严格的高频数据。模型哪来那么多假设?根本是行不通的。
但学术金融是“不一样的”,可以脱节很多很多很多,几乎可以非常离谱,完全脱离实务要求。那从哪里开始脱节呢?我和陈老师兄都一致认为几乎从CAPM和FAMA的三因素模型开始,几乎整个学术金融学就已经开始放风筝了。尤其是定价问题,如此轻率的假设和更为轻率的实证真的让实务出身的人不能忍受。
定价问题其实不是小问题,当年马学和西经吵得最热的就是价格和价值,“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为第一”。可事实上,吵到现在还是谁也说不服谁。问题是怎么可能会出现谁说服谁呢?我们讨论的价格都是名义价格,即使我有一个万能的、牛叉的定价公式,如果我不能左右也不能预测货币政策,我的价格水平就是不确定的,从而我的名义价格也是不确定的。如此,你再牛叉的定价公式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再客观的体系,只要有一个环节带入了主观因素,整个体系就是主观的。这就是主观因素的传染性“协议”。价格和价值本来就是一个主观因素很浓的东西,复杂的数学并不能拿它怎么办。计量?呵呵,如果你是做过计量的,你应该明白里面的尺度有多大,事实上我几乎只相信我自己做的数据处理,因为我了解我的“下手”轻重。数据就是计量经济学家的良心。各种需要诺贝尔奖的定价公式?免了吧,定性绝对可以,定量要看运道。此法则几乎应用于全部的跨期模型以及部分的截面模型。金融学术不是那么好做的,事实上目前真正能做到理论和实务结合,抛头露面的,也就老马、Black等几人。一是实用也就不发paper共享了;二也是真做不出来。
真的就那么难做么?呵呵,懂数学的应该明白,数论似乎很简单,但却是最难攻破的领域之一。金融学内实用又不乏理论的公式方法和这差不多,当你不能和你的同伴拽着全世界没几个人能听懂的词汇却还要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他的股票跌了而别人的股票一直在涨,你需要的就不是一点点的学术功力了。这好比让你骑在马上射另一头奔驰的马上的一个镖靶,而且你几乎完全不知晓你的和另一匹马的速度和方位。似乎,就只剩蒙了。
这TM也可以?这的确可以,我们所学的CAPM,FAMA,ROSS等教材上一系列“牛人”都是那么干的。也别给我扯行为金融,不过是一种方位和速度的组合而已。陈老师兄说其实最无奈的倒是老马,大批学者莫名奇妙的搞出一堆数学公式,却还不甚理解他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著作的本意,以至于他玩意起去搞了十几年IT,回来还是这步田地,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金融学就像是一幢建在没有地基的楼,或者说从他建设的一开始,就被叫物理和数学的狂风掠走了。”
惟一掠不走的是思想,只可惜,这个浮躁的年代还有谁愿意去倾听那一段非主流的旋律呢?
毕竟这个世界不光只有真理,比真理重要的是温饱。即使是美帝也是这样。
。。。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这个金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