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潮的哥微信微博约生意月入上万
http://img.zjol.com.cn/pic/0/04/77/38/4773875_332540.jpg梁津铭/绘http://img.zjol.com.cn/pic/0/04/77/38/4773880_810022.jpg 杭州星级服务出租车微信车队队长蒋烨,平常用微博和微信为乘客提供服务。魏志阳摄 浙江在线02月29日讯 蒋烨,39岁,杭州人,是位资深“的哥”。开了10多年出租车,从富康、桑塔纳、红旗、帕萨特,再到如今的现代索纳塔,几乎杭州所有的出租车车型,他都开过。
在很多同行人眼中,蒋师傅挺潮的:平时做生意,蓝牙耳机不离耳朵,两只手机不离身,一个用来接电话,一个用来上网。就连他招揽生意的方式也很独特——聊微信,织“围脖”。
如今,通过微信和微博,他手头上积攒了不少铁杆粉丝,只要想约车,保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转行开白班,尝试用网络找生意
开了10多年出租车的蒋师傅之前一直都是开夜班。直到去年6月份,发生了改变:由夜班转开白班。
“当时,白班生意不好做,原来的那个白班司机不干了。找不到人愿意开白班。我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了。”
开了两个月,钱赚得并不多,这让原本不愁生意的蒋烨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拓展业务,增加收入?”他想到了一个点子,在网络上找客人。
“最初,我只是在19楼、赶集网、58同城这些网站上发布一些约车信息。如果有人需要包车,或者市区用车费用在50元以上的约车,都可以打电话给我。”信息发出后没多久,就有人打电话过来咨询。渐渐的,也有生意找上门来。
“现在有很多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留学生喜欢找我去机场,这里头有不少都是当时通过网站找到我的,成了我的回头客。”尝到了甜头,蒋师傅觉得在网络上招揽生意,是个不错的办法。
去年11月17日,蒋师傅生日,老婆送了他一部三星P1000。有了这个新手机,他又尝试了新的办法——微信和微博。
微信约车,引来不少铁杆粉丝
蒋师傅的微信叫“杭州预约出租车微信群”,一看就知道是预约出租车的。
“一开始,我还不怎么会用这个东西,不知道如何让人知道我的存在,只能厚着脸皮找人介绍自己。”蒋师傅会定位查找附近的网友,挑选一些,和他们打招呼,“你好,我是出租车司机,想约车可以找我。”
蒋师傅形容,在网上发微信,就像在网上隔空发名片,非常适合出租车司机这种流动性强的人之间沟通,很有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开始有一些微信网友主动联系他。“我记得,第一个主动找我的网友,就是觉得还有人在微信上找生意,挺有趣的。虽然,他最后没找我约车,不过却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成了我的潜在客户。”后来,慢慢的还真有网友通过发微信,找到了蒋师傅约车。
“有一次,我送客去机场后回市区,才开出没多久,就看到微信上有个人呼我,也是从机场回市区。我试着和她联系。”原来,这位乘客也是送朋友去机场,正想打的回市区。在肯德基吃东西,玩微信的时候,搜索到蒋师傅的微信,就试着联系他。
“我立马就掉头返回机场,接上了这位乘客。”现在,这位乘客已经成了蒋师傅的忠实粉丝,每次去机场都会第一时间联系他。而在蒋师傅的号码簿里,存着30多个通过微信找到他的乘客号码。
现在,蒋师傅还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微博“杭州出租车预约”,这个微博已经吸引了130多个粉丝,上面公布了他的业务范围以及约车方式。
日均预约三四个,月收入上万元
微博和微信,这个新方式已经为蒋师傅积累了不少粉丝。如今,他每天基本上会接到三四个约车,收入也随着增加。
蒋师傅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他给自己的约车费用订了一个条件,市区50元起预约。现在他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600多元,除去油费和班费,大约一天能赚三四百元。这样,一个月的收入就上万了,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的哥”。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前天的生意是怎么做的:
前一天晚上,他接到乘客约车去机场。早上6点35分接上乘客,从位于城西的上郡小区出发,去萧山机场,花了一个多小时,车费大约160元。
从机场回来,去滨江,接了一脚生意去市区。大约50多元。也就是说,等一些普通的哥早上8点上班的时候,蒋师傅已经有200多元的营业收入在手了。
回到市区,他开始扫马路,做了几脚生意。大约12点左右,他又接到一个乘客打来的电话,说要从三墩去省公安厅。当时,他正好在附近,第一时间赶过去,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车费是54元。
送完乘客,他做生意到望江门,吃了一碗面。没过多久,又接到前面那个乘客的电话,再把乘客从省公安厅送回三墩。这样一脚生意下来,又赚了50多元。接下来,再继续”扫马路”,一直到交班。
下班后,蒋师傅毛估估了一下,从早上6点35分开始做生意,一直到下午4点半交班,他前天一天做了三个约车生意,一天的营业额大约有700多元。
生意忙不过来,组建微信车队分忧
生意多了,就会碰到一个麻烦:万一在同一时段之内,接到两个预约,该怎么办?
“我也有这个烦恼,不过,现在我有了一个微信车队,解决了这个顾虑。”蒋师傅的微车队现在有10个的哥,8个白班,2个统班。每个司机都有自己的代号。
平时,大家都靠微信联系,其实挺方便。“我平时如果有生意忙不过来,就会在微信上喊一下,如果谁有空或者谁在附近,就会马上在微信上答复我。同时,他们如果有生意忙不过来,也会呼我。”
这不,蒋师傅刚刚接了一个电话,有乘客约了晚上6点半去机场。“晚上6点半这个时候,白班肯定下班了,只有做统班的,比较方便。”他在微信群里喊了一下,“5号,5号,你晚上有空吗,能不能在晚上6点半,送一个乘客去机场。”
才过了一会儿,5号“的哥”就应了,“没问题,我有空的,你把联系发给我。”
很快,一个约车就搞定了。蒋师傅说,有时候车队是团体合作,互相介绍生意。大家在做生意时,都会给乘客派名片,上面有我们的电话、微信号、微博。知道的人多了,生意的雪球自然而然越滚越大。
专家说法
浙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冯钢教授:
个体创新的星星之火
越多越好
这个的哥招揽乘客的做法非常有创意。的哥用微博和微信找生意,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现在都在提倡社会化管理创新,我倒觉得创新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把社会参与能力培养起来,创新过程本身最好也要让群众参与进来。
这个的哥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来自老百姓自发的创新,我们的政府应该支持来自民间的创新,同时鼓励这种创新,为它提供创新的平台。由这样的个体创新,来引发行业创新,乃至社会创新。
总而言之,这样个体创新的星星之火,应该越多越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