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华媒称文化传播“中国风”需讲策略
欧洲刮起“中国风” 意华媒称文化传播需讲策略
文章来源:意大利欧联通讯社 作者:发布日期:2012-03-06http://v1.jiathis.com/code/images/jiathis2.gif
意大利欧联通讯社3月6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指出,欧洲债务危机以来,中国已然成为了欧洲人最为瞩目的焦点,其关注的程度已不再仅仅是涉及经济领域的范畴,欧洲社会正在掀起一股认识和发掘中国文化思想宝藏的“中国风”,希望从中国文化中发现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文化因素,以解决面临的危机。而这时,中国要在欧洲充分展示自身的文化元素,首先要看准市场,而且必须考虑欧洲人对外来文化的意识接受极限,务实、客观、诚恳地对中国意识文化向西方社会作出合乎时代要求的诠释,从而开创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时代。评论原文如下: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1年,中共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兴国战略一经提出,不仅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加令人瞩目。海外华人热切期盼具有中国象征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多地走出国门、植根海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强大不可否认的在西方社会引发了一些“中国威胁论”的不实之词,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化意识宣传的缺失,很多西方人还没有能够读懂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民族意念。可以说,中华文化目前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低于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无法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相对应。中华文化、中国形象要得到国际社会充分的认知和理解,实现民族文化兴国的远大理想和目标,既要重视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传播,以及制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更应认真了解西方社会对外来文化接受的能力,在策略和战术上下足功夫。中国文化如何形成世界影响力,将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作为来自意大利的华侨,最关注的无外乎是中华文化如何走进意大利的问题,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拿出来和大家讨论。世人皆知,意大利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文化产业相对比较发达。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了意大利人对于接受外来文化的抵触情绪普遍偏高。目前意大利人对中国的认识,不同文化阶层的人还停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个别人对中国的认识与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完全脱节。去年热那亚学联的一位负责人曾向华文媒体说,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刚刚来到热那亚,房东十几岁的儿子问他,你为什么不梳辫子,中国男人现在还有多少人梳辫子,难道不梳辫子不会杀头了吗?中国留学生无言以对。这一现象告诉我们,这名具有正常思维意识的意大利儿童,他对中国的认识仍然停留中国的远古时代。最后,还是房东为中国留学生解开了这个谜团,因为他儿子喜欢看中国古代故事,没有接触过关于中国的现代书籍。走进意大利的书店,意大利语版的美、英、法、德、日等国的书籍几乎排满了书架,从地理、经济、社会人文、小说到儿童读物应有尽有。再看看有关中华文化的介绍,不夸张地说,全意大利境内找不出多少本涉及中国故事的儿童读物,其它文史资料更是少得可怜。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展是欧洲最大的图书展之一,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图书出版商和采购商云集于此。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参观儿童图书展,走进展厅,各国的参展商不计其数,展台前热闹非凡,前来参观的儿童络绎不绝;唯一一家来参展的中国某地方出版商,展台前的客人却始终冷冷清清。据展览主办方介绍,儿童图书展最受欢迎的是日本读物,原因是他迎合了欧洲小朋友的心理,用欧洲小朋友喜欢的方式在宣传一种理念和意识。中国展台的出版物销售不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翻译的儿童读物已经过时,有的读物还是十年以前的作品。孔子学院、中文学校、华文媒体是意大利致力于推广汉语文化教育、交流和宣传的主要力量。孔子学院与主流社会接触比较密切,影响积极而深远。中文学校、华文媒体受资金等方面的制约,目前影响范围仍然局限于华人社会。说到中华文化走进意大利,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而教材实用性的改进和完善又是首要问题。现在海外华文教材五花八门,有直接引用国内的、有中国侨务部门提供的、也由学校自编的。这些教材在某种程度上虽然有一定的互补性,但与海外华文教育的实际需求现状还具有一定差距。华人新生代的成长关乎未来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传播,意大利华人新生代发展状况非常不容乐观。土生土长的华人子弟受当地教育,思想意识再不断西化,从小学、中学时期移民海外的新生代,又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很多青少年被迫缀学,他们对中文一知半解,对当地文化知之甚少。新生代华人意识西化和半文盲现象的出现,今后在海外华人社会将会越来越突出。如何改进对新生代的教育,使他们赶上社会的进步潮流非常值得关注。文化交流是传播中华文化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文化艺术交流的形式,也是中华文化走向海外很值得探讨和商榷的问题。如今海外艺术交流中受众的群体正在改变,已不再仅仅的局限于华人社会,海外的文艺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有越来越多的主流人士和政要已经参与其中。这一现象出现值得欣喜、更值得关注。用西方人能够听懂的语言来宣传,将是中华文化真正跨出国门的关键所在。一群“老外”围着看京戏,最多只是听听鼓点声、看看热闹。对外宣传既然是不同民族文化意识的一种解读,那么,交流就应该让“老外”理解和读懂,读懂是接纳外来文化的必然条件和过程。综上所述,中华文化走进意大利任重道远,不可能靠几场演出、几句口号就能达到目的。这里有不同文化兼容的问题、宗教信仰问题、社会教育问题、宣传途径问题,社会接受能力等等。而改观这一切,就必须踏踏实实研究意大利对外来文化接受能力和文化市场结构,从而制定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