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芬心语 发表于 2011-7-19 21:49:35

商业思维模式需创新(图)

据意大利《新华时报》报道,戴小璋是意大利华商总会的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他同是意大利“安特拉”品牌服装公司的董事长,长期从事服装国际贸易,在服装行业有着丰富经验和经历,近来被国内政府和研究部门以及意大利社会普遍关注的意大利“和谐华商经济沙龙”就是由他发起。近日,在国内“湖南卫视”就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思路和策略等方面的问题,电话连线采访了戴小璋,以下是戴小璋部分谈话内容:
  戴小璋介绍说:意大利服装品牌中,中国消费者比较熟悉的有很多,例如: GIORGIO ARMANI, PRADA, Dolce&Gabbana, GUCCI, Versace, Valentino, KAPPA等世界级名牌,由于这些品牌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设计理念以多样化,因此与法国并成为世界时装设计大国。
  他认为:服装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中国服装要想走出国门,首先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国外人认识、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服装品牌就能走出去,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美国却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但从工业文明和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中国就只是从78年改革开放才开始改变思想搞发展,但仅仅靠30年的改革发展是远远赶不上西方欧美国家长达几百年的工业发展,他们要比我们成熟的很多,我们的变化需要进一步输入商业的基金、需要提炼、需要经营、中国服装走向世界市场不仅仅是商品,而是商业思想与模式。
  他指出:制约中国服装走向世界的因素还有“渠道”,越是高端的品牌,对高端渠道的依赖性就越大。当高端渠道成为服装品牌最稀缺资源的时候,中国国内的高端渠道应该向国内服装品牌开放与倾斜,如果国内市场的高端渠道都无法向国内市场打开的话,中国服装品牌连国内市场都进不去的话,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性品牌就是一句空话。
  他强调:制约服装品牌发展的因素是市场。虽然中国人口多,但并不等于适合服装品牌发展的空间就大,反而在意大利、西班牙只有五、六千万人口的小国家里,他们国内对服装品牌的消费能力远远比中国大,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内需的扩大,中国国内市场的空间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对于培育国内品牌带来一个新的战略行的发展机遇。例如像意大利的品牌“KAPPA”,就是看准了中国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在中国的分公司通过制造其独特的营销理念,运用成功的销售策略,使得公司重新开始枯枝发新芽,而且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分公司就一定强于在意大利“KAPPA”的总部,这是市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也排除意大利服装业内人士在不断趋向封闭式保守,在这一点上,我们意大利“和谐华商”经济在与意大利媒体进行沟通时就谈到,意大利是创造“比萨”这么一个开放性产品的国家,它更应该具有开放与包容,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甚至企业来说,只有开放和包容,才能更加有生命力,才能加快持续性发展。
  他总结说:国内服装品牌不一定非要急于走出国门,在我们的国内市场里,完整的生产链,在国内市场里我们更加有优势,更加有资源。在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外向型经济中,给我们一个惯性思维,而这也会误导很多企业家,使我们很多企业在这上面付出许多非常昂贵的代价。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结果,而不应该成为我们唯一追求的目标,将来我们中国国内的市场很大,大到连国外企业都虎视眈眈。我们中国服装企业在这里才能大有作为,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
  他最后说:我们感到,我们国内的服装从业人员必须保持一种平常心,西方国家正处于后工业时代,工业时代的高效率,必然带来国民的“就业”危机,他们国家就引导国民进入“娱乐时代”,进入“慢”生活方式,这种平常心是西方国家在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必然选择,而我们中国现在正处于前工业时代,保持这种平常心就需要一定的修炼,服装品牌是一种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沉淀,不仅需要服装产业集群的一个过程,另外还需要一个服装品牌团队的成熟过程,拔苗助长不可取,水到渠成更踏实。中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化有两条主线,一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现在的中国无论你出不出国门,你的竞争对手都已经是国际化竞争,世界上的服装品牌都在不断的以不同方式的进入中国市场,把中国市场作为自己下一轮的主要增长点,另一条主线是国际市场国内化,像意大利罗马维多利亚华人市场,一千多家贸易公司,产品辐射到整个欧洲市场,自96年至今就已经成为了欧洲最大的服装集散中心,另外在prato市,4000多家华人服装加工公司,几乎垄断着意大利服装产业全部的生产链中的制造环节,并逐步向开发,零售环节转移,在这条主线上,主要抓住了这两个策略机遇。(游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业思维模式需创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