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euro 发表于 2012-5-20 11:29:14

张甲林:把欧洲变成中国加工厂的时代到了

张甲林:把欧洲变成中国加工厂的时代到了2011年12月13日 02:15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张甲林字号:T|T1
近30年,西方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在中国建立了无数外资企业和工业园区。客观地看,它促使了我国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升级,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这也耗费了我国大量的资源,为他们赢得了巨大的财富。如今,我们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我们的企业已经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可以参与世界资源的再分配,利用世界的资源(土地 、劳力、技术、自然生态、材料)发展我们的民族经济。中国企业大举走出去,会使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将重新书写世界经济的结构与分工的历史。而今天的欧债危机,为中国企业走向欧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欧洲国家购买力降了吗?失业比就业“赚”得多,抗议只因旅游计划被打乱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周期性地爆发各式各类的经济危机,而这种危机的爆发周期越来越短,每次危机延续时间越来越长。但这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经济已到了穷途末路。近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危机之后便会进入到经济复苏阶段,继而又会进入到经济高潮。经济高潮之后,便又会进入到经济萧条,继而再爆发经济危机。近百年的经济史,就是在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循环中走向文明与繁荣的。危机发生了,购买力势必下降,这是一个逻辑。一个中国朋友到西班牙来:“媒体说你们经济危机很严重,我们还出手买西班牙国债。但是我没有感觉到经济危机的存在,满街都是游客,咖啡照喝,红酒照品,龙虾照啃。”事实上,经济危机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广大人民的基本收入和基本购买力。因为在高福利政策下,西班牙公民享受着全额医疗保险(包括临时入境和非法移民,同样享受着免费医疗)。在教育方面,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承担的只是注册费、书本费和学生自己的居住和伙食费。劳工阶层的基本收入,来源于每年法定的13个月工资(工作11个月,一个月休假)。危机中,由于企业减员,失业的工人失去了工资收入,但他们每个月可以领取失业金。按工作年限,企业还必须依法给工人的遣散金,而这笔遣散费则高到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遣散员工,因为大量遣散员工会造成企业的破产。不少人在欧洲看到街上的警察、饭店的跑堂、送货的工人很多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其原因也在于此。法律规定:工人每工作一年,企业必须依照工人工资额为准,发放45天的遣散费。比如说:一个工作年满20年的人,他的月薪是税后1500欧元,失业后除了他每月从政府那里拿退休金以外,老板必须支付每年的遣散金给他,是多少呢?20年×45天=900天,即30个月的遣散费。算起来,他手中将有45000欧元可供支配。等他钱花得差不多的时候,经济可能已开始复苏,他又有了工作。即便在失业期,只要他愿意,总会找到一些零星的工作机会,所以说,危机对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影响是非常微小的。我们经常看到各地抗议政府的紧缩政策而举行的示威,人们抗议的不是衣食无着和生活困苦,而是紧缩政策或许打乱了他们年度的开支计划,影响了他们夏季的旅游,或者家庭的装修以及奢侈品的购置。尽管国家统计资料中的消费指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实际的购买力还是比较强势的。政府困难,银行困难,企业困难不靠银行活着的华商,让欧洲经济迎来华人时代这是个怪圈:欧盟国家的政府出于政治原因负债累累(比如选举中为吸引选票盲目地承诺扩大社会福利而造成财政的亏空及借债),以及企业盲目扩张和泡沫经济所形成的银行的烂账呆账,造成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继而导致政府收缩银根,使那些依靠银行资金运行的企业陷入困境。而企业的停产与倒闭又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本来就入不敷出的政府财政雪上加霜。因此,依赖银行的欧洲本土企业陷入困境,而不靠银行过日子的华人公司却因此成了受益者。西班牙巴塞罗那华商趁机进军巴塞罗那商业街,开设了500~1000平方米不等的各种高级服装店和百货店。一些华商加入连锁店,与本土大公司联营,加固自己的经营阵地。普拉托是意大利服装生产重镇,该镇生产的服装享誉全球。过去他们把服装送到中国加工,但近年来,由于中国加工成本的上升,他们又逐渐把加工基地转回到本土。债务危机的到来,银行银根收紧,使企业陷入瘫痪。意大利华商趁此良机,通过收购、租赁、合作、合营等方式,在当地开办数百家服装厂。华人企业主们起用了当地失业的设计、剪裁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实现了华丽转身。现在华人生产的服装,堂堂正正地打上了“意大利制造”标签畅销全欧。华人品牌的时代已悄然到来。意大利手工协会主席Giuseppe Bortussi惊呼:“中国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过于担忧来自中国的商品带来的竞争,却忽视了国内的中国企业家。现在甚至有些行业的整条生产链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机遇在哪里?接手本土制造业,接管整个产业链历史上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商品过剩、市场萎缩,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欧债危机却表现为:企业缺乏资金支持生产中断,不少企业面对大量的订单而缺少流动资金一筹莫展。不过,这些企业的品牌、技术、商业渠道、市场都还存在,许多华商就是通过进入本土的制造业,进而接管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上海赛狮劳保鞋公司就是通过廉价收购一家法国同行,从而打开其产品进入欧洲的大门。这就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机遇。企业走出国门是我国一直鼓励的。然而,近年来我们大企业动辄数百亿的对外投资成效甚少,甚至血本无归。笔者认为,应把民企走出国门当作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来抓,因为民企从规模到组织,从理念到经营模式,更接近以中小企业和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欧洲。他们“走出去”比较方便,“走进去”比较容易,也更容易以灵活的身段“走上去”,进入到欧洲主流经济圈去。如果我们的民企大量走入欧洲,欧洲成为中国加工厂的时代将很快来临。[作者系西班牙西菲纳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巴塞罗那)世界华人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

ssjvkm687 发表于 2012-6-16 00:46:12

评论

我也评论一下吧http://www.xw198.cn/1.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甲林:把欧洲变成中国加工厂的时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