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班牙加的斯(Cadiz)到摩洛哥第一大城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的航程190海里,游轮在大西洋一夜航行,第二天清晨抵达卡萨布兰卡港。看过那部描写二战的好莱坞著名爱情影片《北非谍影》,还记得那首经典老歌“卡萨布兰卡”吗?那略带忧郁的浪漫旋律会把人们带回1941年,当时欧洲大陆正处在纳粹铁蹄下,要逃往美国必须绕道摩洛哥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成为奔向自由天地的最后一扇门户,因此这里云集了各国形形式式的人。《北非谍影》获得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卡萨布兰卡在中国闻名要归功于这部老电影。 卡萨布兰卡在西班牙语意为“白色的房子”,濒临大西洋,东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北非谍影》更是让这座非洲西北部港城闻名于世,以至于人们不记得其原名应该叫达尔贝达(Darelbeida)。卡萨布兰卡港始建于 1770年,19世纪末发展为海上贸易中心,迄今在摩洛哥以“三最”知名:人口最多的城市,约260多万;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有“经济首都”之称;最重要的港口,是全国进出口商品集散地、非洲第二大商港,每年接待1万多艘船只。 卡萨布兰卡之所以被称为白色之城,是因为整个城区建筑均为白色,各种风格云集,也称得上万国建筑博览会,曾经享有“北非巴黎”的美称。城市格局近乎巴黎的恢宏气度,以联合国广场、穆罕默德五世广场、胜利广场等为中心,宽阔的林荫道呈辐射状向外发散,逐渐连成网络。满街都是白色的建筑物,铸铁的阳台、雪白的高墙大院映衬着棕榈树的枝叶;城市临海,树木常青,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蓝的天空,白的房子,红的地毯,黄褐的土墙,男男女女身上五颜六色的衣袍……空气里,弥漫着阿拉伯、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的混合气息,充满着异国的风情,洋溢着多彩的情调。 当天我们参加游轮组织的上岸游,根据不同语言分类,我们登上法语导游的旅游巴士。一路上,旅游车先通过热闹的市中心,然后经过安静的高级别墅区,其中看到一处占地整个街区的高墙深宫,据说是国王夏宫,每年夏天度假时小住……继后旅游车向大西洋方向进发,直奔世界第二大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其规模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大清真寺,乃是这座白色之城的骄傲。 哈桑二世清真寺耸立在大西洋岸边,像一艘正待驶向大海的白色航船,迎着猎猎海风和晶莹海浪,成为卡萨布兰卡的地标。我们在这里下车停留了半个多小时,观赏到偌大的建筑群傍海而建,高耸的方塔、雄伟的殿堂、拱形的圆门、相连的长廊、开阔的广场,还有建筑物上米色和绿色构成的阿拉伯图案,宣礼塔高达172米,无不显示出伊斯兰教的威严肃穆。清真寺内外装修十分精美,镶满了精致缤纷的花纹,是摩国建筑工艺的代表作。清真寺分主体大殿和露天广场两大部分,大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广场上可容纳8万名穆斯林礼拜。站在广场上便可看到大西洋的辽阔无边,惊涛骇浪尽收眼底,也可以坐在海堤上,近距离体察咆哮的大西洋海浪滔天…… 然后旅游车来到老城区麦地纳(Medina),下车一眼就能看到标志性的钟楼以及有点退色而显斑驳的老城墙。导游带领大家参观了老城区的商业中心,老式窄窄的小巷两旁满是各式小店,有的是出售富有当地特色的商品,有的是经营摩式风味的小吃。最后导游带领我们到一家草药保健品商店参观和购物,先由主人介绍各种产品与用途,然后愿者认购和付款,结果确实还是有不少法国人选购了认可的保健品,而多数人坐在那里聆听介绍,好好休息了大半个小时。旅游巴士按时返回港口,经严格安检登上游轮。 虽在卡萨布兰卡停留时间短暂,却也留下很深印象。首先是传统文化保持得好,有壮丽的清真寺,没有摩天大厦,但社会生活也很现代化。其次是人居环境优越,面临大西洋,白云蓝天,阳光充沛。第三是政局稳定,城市一派和平景象,人民安居乐业。我在想,如果全世界都生活在这样一个有文化、有环保、有和平的社会里,该有多么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