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梦”——王俊懿翡翠艺术二十年回顾国际巡展巴黎开幕 本报讯: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以“中西方对话”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艺术展览活动10月31日在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开幕。“化•蝶•梦”——王俊懿翡翠作品获得青睐。 据介绍,“化•蝶•梦”——王俊懿翡翠艺术二十年回顾国际巡展于当日在巴黎卢浮宫正式起航。然后,将历时一年,途径巴黎、北京、威尼斯、西安、上海、桂林等十站。整个展览将以王俊懿作品创作时间为线索,展现他在人生不同时期不同际遇不同背景下的创作经历,及其意识形态引发的创作灵感。 他的作品《新生》、《化•蝶•梦》、《荷》等翡翠展览,吸引了许多法国人的视野。菲利普说:“这些艺术品,冲破了通常我们对“作品”固有形态的认知,更像一个流动的作品事件,让人感觉有哲学的理念在里面。” 此次展览汇集杨建臣、杨连升、张惠臣、李刚、何多苓、黄文诚等百余名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另一部分艺术家则由中国国际交流中心、法国华人书画家协会、巴黎6区A2Z画廊等单位推荐。此外,由唐国强、李成儒等组成的明星书画协会代表团也来法参展。 王俊懿创新地将翡翠与各种金属材料结合,从东方美学的自然主义之中透出对形式的敏感以及对文明资源的感悟与追思,展览将呈现艺术家二十年以来的创作与思想嬗变的历程。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古代,玉器不仅是饰物更是权利和君主的象征,再加上玉器本身材料昂贵,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玉石并没有给艺术家太多创作空间。王俊懿认为,作为当代艺术家不仅要深入学习古代玉器雕刻技术,更应该创作出具有这个时代的玉器作品。 在创新这个问题上,王俊懿指出有三个方向。首先是在原有的、古代玉器上的创新,这包括器形、工艺等。其次是在题材不变的情况下的手法和形式上的创新。再次是对新题材的完全探索。王俊懿认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一定要有这个时代的烙印,要将这个时代的美学精神加入到翡翠艺术创作中。 翡翠雕刻在材料上有一定的巧合性,解读材料、依料创作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此次展览在大陆以外将历经五个国家和地区,王俊懿认为东西方文化冲突并不存在,只是各个地方的人对作品的理解不一样。文化的界限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好的文化或者好的艺术品本身是没有界限的。作为当代艺术家,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来接纳外来文化和声音,交流会带给艺术家更多的灵感。现代技术愈见发达,翡翠雕刻工艺的差距已缩小,而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作为翡翠雕塑家,王俊懿认为翡翠雕塑是磨砺意志、陶冶性情的修行。王俊懿认为,自己有幸和玉,和翡翠结缘,在他20岁时,就认定这一值得他付诸生命来完成的事业,实在是自己的幸运。3年前来过巴黎的他的梦想,是以后能够多和这个艺术之都的大师们对话,汲取灵感,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融合进世界上最美妙的交融文化。 最难得的是,他计划将展品中的一些重要作品在巡展后期进行义拍,并将全部款项用于培养当代玉文化艺术的传承者,用公益基金推动当代玉雕艺术及文化的发展,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玉雕人。 合影部分: 1:5230 : 与法国独立现代首饰珠宝艺术家Jean Marc Waszack和王笑佳 2:5237:与法国著名画家,前法国希拉克总统政治顾问夫人 3:5239:与Nicolas Lermant先生,法国商务部负责旅游,商务,企业,手工业部门领导。 4:5333: 与法国著名设计师Moss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