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一家老人院引进了名为“Nao”的人形机器人,用以陪伴和照顾老年人。这在法国是首例,而此前在荷兰、比利时已有60多间老人院引进了“Nao”机器人。 “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一种机械的声音问道。“真妮维娅”,一名老人答道。“Nao”的出现得到了许多老年人的青睐,他们与之逗乐、聊天,把它当作宠物,而“Nao”也会给老人们捶捶背,陪伴在他们身边。然而,面对这一趋势,法国哲学家Damien Le Guay却提出怀疑与担忧,他认为人类应该思考清楚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并且考虑到被机器人代替的可能结果。以下是Damien Le Guay的一些观点。 时代不同了,原本用于工业或制造业的机器人,如今逐渐“驻扎”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我们应该区分清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虽然它们都是机器并且有一部分已成为普通人家庭中的一员。这次,这位“进驻”老人院的名叫“Nao”的人形机器人,有着人一样的特性:它可以说话,懂得开始一次谈话的技巧,可以识别不同的人并记住他们的名字,可以自由走动,并且有着像人类一样的“躯体”。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为这样一个极具未来感的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而感到惊叹欢呼?我们是否应该期待着有一天整个国家都大力推崇拥有这样的一个“人形机器人”?抑或,我们应该为这个“富有情感”的“人形机器人”的出现而感到担忧?显然,处理好这其中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处理好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我们所创造出来的机器人很可能会反过来成为人类的羁绊。 如今,科技在进步,越来越多原来由人类操作的工作被机器人所代替。至此,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哪些工作是不可能由机器人代替的呢?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类似“Nao”(高58cm)的机器人小军团的进攻呢?在日本的一家餐厅,该餐厅的接待员已经由机器人代替,这些机器人是仿照女性外形来造的。但我们无法想象,像“倾听”,“谈话”,“关怀”这些动作,将由机器人代替人类来完成,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像“由衷的微笑”,“亲切的语调”,“细心的照顾”等等,当然只能由血肉之躯组成的人类才能做到。 在法国,约有着500万的独居者,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只有370万。另外,独居老人更多了,据调查,7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27%符合“关系隔离”的标准。面对这一情况,我们是应视之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吗?难道只有这些小机器人们能陪伴着这些淡出人们视线的“被社会遗弃”的老人们?抑或,我们应该重视起来,设法给予这些占社会人口40%的老年人一个更人性化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 来源 “中国网” 整理 汤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