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编者按] 艺术桥?大家都知道。但是,她同时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座用铸铁(fonte)建造的金属结构桥,可能知道的就不多了? 经过6月1日至8日整整一个星期的封桥拆锁之后,巴黎“艺术桥”解除了“情锁”的压力重荷,又对行人开放。不过,还是有人怀念那本不该在那儿的惨不忍睹的“锁幕”。这不,刚清理完毕的桥上已有涂鸦隆重发问:“Où sont les cadenas(锁跑哪儿去了)”?不过,巴黎市政府的“官方答案”已展现在艺术桥东侧护栏的组图中:“Love is the Key(爱情是钥匙)!” 巴黎的“城管”看来的确比天朝城管有情、有才、有人性:你们这些青涩无知的情侣们想在桥上挂锁,把爱情当成锁么?“巴黎城管”温馨提醒:爱情不是“锁”,是“钥匙”!言下之意:别挂锁啦,往塞纳河丢钥匙吧! 巴黎的“艺术桥”为什么叫“艺术桥”? Pourquoi le Pont des Arts à Paris est-il appelé« Pont des Arts » ? 巴黎这座城市的历史以及它的个性,其实都可以从横贯市区的塞纳河上的一座座桥上见出一斑。从与诗人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塞纳河在米拉波桥下流过)”的诗句一样著名的米拉波桥(Pont Mirabeau),到虽为巴黎最古老、但却偏偏名为“新桥”的新桥(Pont Neuf),塞纳河上的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的独特故事。 在所有这些桥中,我最喜欢的无疑是介于新桥和卡卢塞尔桥(Pont du Carrousel)之间的那座连接卢浮宫和法兰西学士院的“艺术桥(Pont des Arts)”。除了它离我在圣日尔曼德普莱(Saint-Germain-des-Prés)的家近,是我几乎每天散步都要经过的地方之外,艺术桥还有两个别的桥无法比拟的特点: 第一,它是一座不能通车的人行桥;在如今这个汽车到处横行“霸道”的世界里,居然还有这么一座坚决“以人为本”的桥,着实是一件令象我这样以“行人”自居自豪的人们感动不已的事。 第二,自然是它所连接的两个地点的特殊性:艺术桥右岸的卢浮宫方庭(Cour Carré duLouvre)和左岸的法兰西学士院(Académiefrançaise)仅以它们在法国、乃至在人类文化艺术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应已足以凸显出这座承担这两者之间沟通纽带的桥的地位了。 “艺术桥”又叫“艺术步行桥(或艺术天桥[Passerelle des Arts])”-其实这两种叫法都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在拿破仑担任第一执政(Premier Consul)时的1802年动工建造,于1804年竣工。它是法国历史上第一座用铸铁(fonte)建造的金属结构桥。桥面按照木桥模式设计;因增高后超出两岸沿江马路,并饰有小灌木、花丛、木长凳,远看给人以一个悬空花园的感觉。和巴黎塞纳河上的大多数桥一样,当年艺术桥也是一座收费桥(à péage)。据记载,它竣工后举行剪彩典礼的当天,就有6万5千多名巴黎人跑来花一个苏(sou)的过桥费,欣赏这座长156米、宽9.8米的天桥。 由于在第一帝国时期,卢浮宫还被称为“艺术宫”(Palais des Arts),这座桥就自然而然地被叫作“艺术桥”。 艺术桥也曾有过厄运。在两次战争时期的1918年和1944年,它曾因轰炸受过损伤;战后又于1961年、1970年和1979年三次受塞纳河航运船只的冲撞,导致60米桥身崩塌。由于铸铁结构无法修复,遂只好于1982年至1984年间改用钢结构按原样重建,但拓宽了桥洞,将原先的8墩改为7个桥墩,以方便塞纳河航行。在决定重建过程中,曾有人企图把它改成一座可通车的桥,但最终遭到了否决。十多年前在日本举办法国年时,对法国的一切都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日本人曾想按艺术桥原型在日本修建一座复制品,但该计划终因法国舆论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得逞。 艺术桥原样重建后,巴黎行人们又有幸在桥上优哉游哉地晃荡,站在桥中塞纳河心领略那些“坐车族”(尤其是乘大巴走马观花的“团客”们)绝对无法享受的巴黎绝无仅有的景观。艺术桥不仅本身就是件艺术作品,而且还拥有那种让所有踩在它的木条板上倘徉流连的人都忘记到底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在人中的魔力......。无论是一年四季中的哪个季节,无论一天24小时中的哪个时辰,也无论是怀着喜怒哀乐中的哪种心情,艺术桥总能给人以新的、不同的感觉。难怪乎,总是有画家、摄影师在那儿孜孜不倦地寻找灵感,等待捕捉美妙的瞬间;也总是有络绎不绝的情侣们在那儿相约、相聚、相爱。每到夏天傍晚,艺术桥更象一条铺在塞纳河上的狭长的野餐桌布.....。 (Ousmane Sow)曾在桥上举行他的巨型雕塑回顾展 艺术桥也是别开生面的艺术展出场所。例如,1999年初夏,号称“非洲罗丹”的塞内加尔艺术家乌斯马纳·索(Ousmane Sow)曾在桥上举行他的巨型雕塑回顾展。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1月3日,值艾滋援助协会(AIDES)成立20周年之际,皮埃尔·马拉瓦尔(Pierre Maraval)在那儿展出了1000幅曾在各自领域里参与和艾滋病作斗争的艾滋患者、志愿者、捐献者、研究者、医生、艺术家、运动员以及男女政治家的肖像,场面颇为壮观......。 艺术桥还是一个时常给人意外的地方。有一段时间,我散步经过靠左岸法兰西学士院一侧的桥墩时,常常遇到一位满脸胡子的流浪汉-噢,不,按时下的标准说法,应是一位“无固定住所者(SDF)”。显然他是在左岸桥墩下安了身。不仅如此,他还居然象所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在他们出版的书籍封面上署名的格式那样,煞有介事地用“法兰西学士院无定居士让-保罗(Jean-Paul, SDF del'Académie française)”作自我介绍。有一天,在我照例经过他跟前时,他突然冒出一句迄今依然令我十分钦佩的话:“德勒兹(Gilles Deleuze)要比贝尔纳-亨利·列维(BHL - Bernard-Henri Lévy)强多了!”我忽然醒悟:他这“法兰西学士院无定居士”倒也不是白当的;能对这两位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出这样一个哪怕是有点简单武断的价值判断的,恐怕不是平庸无知之辈。也许这正是艺术桥-或“艺术”-的魔力所在,它可以在流浪汉的现实与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想象之间豁然形成一条“捷径”.....。 然而,对于艺术桥的艺术含义诠释得最为精到的,则莫过于十年前在巴黎上映的一部由欧仁·格林(Eugène Green)导演、娜塔莎·雷尼埃(Natacha Régnier)和阿德里安·米肖(Adrien Michaux)主演的同名电影-《艺术桥》(Le Pont des Arts)了。这是一部以艺术桥为故事情节背景的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影片。 同名电影-《艺术桥》(Le Pont des Arts) “艺术桥是一座架在现实与想象、讥讽与升华、悲剧与喜剧、生与死等对立岸间的桥梁。”这便是我那天看完《艺术桥》,走出影院时对艺术桥产生的新感想......。 (本栏资讯由ASLC/ASIANCES协会﹑航向法国网络电视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