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星期天,也即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整整一个月之后,法国六年一次的大区议会选举(Elections régionales)换届选举落下帷幕。 关于这次第二轮投票及其结果,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主要有: 第一,选民投票率比第一轮大幅度提高,近60%选民参加了投票;选民的动员程度是2002年总统大选以来所罕见。许多论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法国选民成熟的民主和共和意识,通过投票拒绝极右政党,捍卫法兰西共和价值; 第二,曾于第一轮投票中在6个大区领先的国民阵线终于没有在任何一个大区取胜,夺得大区议会的控制权,使得许多担心极右派上台执政的法国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第三,在受到极右派威胁的北部加莱–庇卡底(Nord-Pas-de-Calais-Picardie)大区和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Provence-Alpes-Côte d’Azur)大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PEN)和玛莉雍•马莱夏尔–勒庞(MarionMARECHAL LEPEN)都由于左派社会党撤出选单而分别被右派共和党候选人克萨维埃•贝尔特朗(XavierBERTRAND)和克里斯提安•埃斯托齐(ChristianESTROSI)击败; 第四,右派共和党虽在本土13个大区中赢得7个大区的控制权,但并未获得预期的全胜,左派社会党在5个大区领先,超过预期的2至3个,因此,也没有遭受民调所预言的惨败; 第五,在巴黎大区,曾担任过高等教育部长的共和党候选人瓦莱丽•贝克莱斯(ValériePECRESSE)以43.8%的得票率击败现任国民议会议长克洛德•巴尔特罗纳(Claude BARTOLONE)(42.18%),获得险胜,左派社会党从此将失去把持了17年的巴黎大区议会; 第六,虽然国民阵线没有在任何大区获胜,但是,有一点却成为法国政治格局中无可非议的事实:国民阵线不仅在大区议会中议员人数激增,成为某些大区中唯一的反对派,而且,这次选举充分反映了极右政党国民阵线在法国社会中的活力和影响力,在许多法国人,特别是左派人士看来,主张排外﹑退出欧盟﹑退出欧元﹑反对移民﹑反对伊斯兰教的国民阵线本质上具有法西斯意识形态,构成对法兰西共和原则的一种威胁,因此对其保持着高度警惕。 也正因为国民阵线的这一现实威胁,这次法国的大区议会选举结果公布后,无论左派还是右派政党的领导人,在媒体表态时,都一改以往那种争当赢者的习惯,保持一定的低姿态,甚至给人以这是一次没有赢家的选举的印象。也许,他们都意识到了法国社会现实问题的严重性,不敢再在民众前表现出以往的轻率了......。 经过这次选举后,法国的政局呈现出这样一种奇特的格局,即:全国性中央政权机构除了参议院外,都掌握在以社会党为首的左派手中,而作为地方政权的市镇﹑省和大区三级议会却呈现左右“分治”的局面。 当然,这儿需要指出的是,在法国政治体制中,各级地方政府实行自主管理原则(principe de libre administration),每一级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特定的法定事权范围,互不重复;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没有任何等级关系,例如,总统或总理没有任何权力对某一个大区议会主席或省议会主席,或市长发号施令;各级地方政府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上下级关系,例如:大区议会主席不能指挥省议会主席,也没有任何权力向某一个市长下命令;这是因为每一级政府的议会的合法性来自于不同的选举,所以,每一级议会只对选举它的选区选民负责。 所以,法国不同层次政权不仅可以出现各自为政的“自治”或“共治”的局面,而且这种情况也不会导致产生运作“混乱”。 据 法兰西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