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星期四 巴黎晴朗 今天,听到两则故事,心情沉重,自问:谁之责?父母之责?孩子之责?
第一个例子: 一位女留学生的父亲万里迢迢来到法国,只是因为近3个月了,孩子不接国内父母的电话;微信、QQ全删…… 父母问遍了女儿周围的朋友,都说不知道。 无奈,父亲想法设法来到巴黎。 好不容易敲门来到女儿租的房子,父亲敲门,打开一看是父亲,居然马上关上了门,怎么叫都不肯开…… 父亲在国内是一名普通工人。为了独生女儿要来法国留学,借遍了亲友。3年下来,已经花了10多万人民币。 前段时间女儿提出来要去英国留学读硕士。 父亲不肯,说实在供养不起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了。要她自己先工作赚钱自己养活自己。 女儿一气之下居然就杳无音讯……
第二个例子: 一位50多岁的华二代。 当年他的父亲是国内高材生,母亲在巴黎开店养家。 因为是独生子,父母对儿时即聪明绝顶的儿子宠溺有加: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成绩从来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父母就更加以儿子为傲: 儿子要啥,就有啥;家务事、窗外事,一律不让爱儿分心…… 大学毕业了,儿子不喜欢工作,呆家里。 父母有积蓄,继续养着儿子。 他的父母甚至早早就把房子过户到他名下,把数十万存款,都存在银行,规定他每个月可以拿一定金额的生活费…… 时光飞逝…… 有一天,父母都走了。 儿子依然不上班,反正房子自己的;每月也有生活费。 但是,有一天,他发现父母银行留给他的存款用光了…… 对父母来说,爱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爱,不是溺爱。
有一句说: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 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了伸手要要要,不懂感恩,给得再多,只是觉得不够不够,从来不懂得生活的艰辛。 在法国呆久了,发现国外有名企家族传承几百年。 比如,19世纪末开始创业的洛克菲勒家族成功传承六代至今。 他家族的子孙在幼年时就严格规定:每天几点起床;做什么;要详细记录零用钱的账目…… 传承节俭自立的家族精神,任用家族外的员工为总经理……这一切,都用行动告诉孩子们:以能力论英雄方能长久。 因此,家族代代人才辈出,至今6代人过去,未引发过家族争产风波。 中国有句成语叫“富不过三代”,意思就是一个家庭很难连续三代保持非常富有的状态。 2014年家族企业财富保全与传承论坛公布的一组数据似乎验证了这一结论:中国的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4年,能进入第二代的家族企业不足30%,进入第三代的更是不足10%,到了第四代就仅有大约4%了。 子不教,父(母)之过。 那么犹太人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犹太人在世界的人口比率当中只是占一小部分,可是犹太人却有很多影响世界的天才,像爱因斯坦、佛洛依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萧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不胜枚举。当代的有facebook老板等。 犹太父母特别重视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0+4本。 推广
本。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伟人给我们留下了警世名言: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家书》)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