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万荣后土庙:古代帝王祭祀圣地的瑰丽风貌 《法国侨报》讯:(特派记者 溪萍)5月23日,“行走河东•沿着黄河看非遗”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媒体记者们探访了万荣后土庙…… 万荣后土庙 时代:清 地址: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北 类别:古建筑 公布时间及批次:1996年(第四批)
万荣后土庙位于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北约200米的高崖上,坐北朝南,东西宽约105米,南北长约240米,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古代帝王祭祀后土神的处所。当地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为传统庙会。 据史料记载,汾阴后土祠创建于汉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名为“汾阴庙”,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2)扩建,改庙为祠,定为国家祠庙。仅汉武帝一人就先后于公元前107年、105年、103年、100年四次亲临此庙致祭。此后东汉、隋唐、北宋均有兴建与帝王亲临祭祀,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达到极盛。西汉定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东汉光武帝刘秀、唐玄宗李隆基等都曾来此祀典。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三年(1010)先命人将祠修葺,次年来此亲祭并为该祠御撰、御书、御制了《汾阴二圣配飨铭》碑。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因黄河冲刷,经先后两次迁建,均被黄河吞没。现存建筑是清同治九年(1870)新选庙址重建。祠内现存有山门(亦称朱雀门,含过路戏台)、并列戏台、献殿、香厅、正殿、秋风楼等,献殿前西侧为白虎殿,东侧为青龙殿。 山门下为过路戏台,与后面的并列戏台呈“品”字形制。山门三开间,歇山顶,两侧建歇山顶便门,三门组合。并列戏台各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后搭牵,平柱外移,大额枋承接大梁。 献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 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五架梁前后搭牵,悬山顶,屋顶琉璃剪边。
秋风楼位于正殿之后,位于祠的最后,凭河而立,是后土祠的压轴建筑,因汉武帝在此赋《秋风辞》而得名。楼原为五层,因过高被暴风摧折,后改建为现在的三层。楼平面为方形,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高32.6米。下部台基高筑,东西贯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瞻鲁”,西曰“望秦”。一二层各出龟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有斗拱或平座,挑角上装饰有精致的彩色琉璃脊兽和仙人。整座楼体结构精巧,形制劲秀,登楼远眺,黄河两岸秦川晋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白虎殿、青龙殿各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 现存碑刻,首推宋真宗亲撰的 《汾阴二圣配飨铭》(也称萧墙碑),该石刻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一连五石,高约2.5米,长约7.1米。其次为元大德十一年(1307)镌刻的《秋风辞》碑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王轩篆书的《秋风辞》碑。三是明天启三年(1623)重刻金代《后土祠庙貌碑》。四是镶嵌于秋风楼正面门额上的“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嗣”石刻图,线条流畅,形象清晰。 万荣后土庙以其独特的布局建制、精美的砖石木雕艺术、劲秀挺拔的秋风楼、历史及艺术价值极高的历代碑刻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