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 美國文豪海明威形容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那個時候最動人的藝術品似乎都來到了巴黎就不走了,例如「蒙娜麗莎的微笑」,它就是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達文西的作品。另外兩位分別是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在歐洲的旅途上,人們常常在導遊口中听到《文藝復興》這四個字。 《文藝復興》是一個文化運動,發生在歐洲的14-16世紀之間。 它先在義大利半島啟蒙,其後傳播至全歐洲。 《文藝復興》結束中古時期,並開始了歐洲的近代時期。 在這時期,人們开始相信人的價值比神祇更重要,對希臘及古羅馬的藝術、科學及文化更感興趣。 這導致了社會上復興古典學術的思潮,注重自然知識,以及強調人類價值的思想。因而產生了繪畫、雕刻、建築、音樂和文學等各方面的創新運動。 《文藝復興》一詞,就字面意義而言,含有「復活」、「再生」之意,用以表示與中世紀時期價值觀念明顯的不同。 在歐洲,「中世紀」的後期,充滿困難和災禍,包括饑荒、瘟疫和戰爭,人口顯著減少。1347年至1350年間,黑死病奪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的生命。 同時社會紛爭不斷,教會、國王、貴族、軍隊間的內亂和農民起事相互交織。 文化和技術的發展導致歐洲社會轉型,結束了中世紀後期乱局,拉開早期現代時期的序幕,謂之《文藝復興》時期。 2024.5.30.
推广
|